今天立冬,室外阳光明媚,映照的室内亮堂堂的,顿感心中暖意浓稠,记起了这个节气应该吃饺子!只是工作在外,与家人分散,环境所限,无法用行为圆满这个古老的习俗。看到热爱生活的文友们大展身手侍弄饺子,图文并茂,心中顿时充满向往,赶紧将馅子的新颖独特制作方法收入囊中:休息回家后,一定补上这顿节气的习俗!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是要有吃饺子的习俗。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老百姓都喜欢一个说法——为了吃找一个美丽的借口或者说事理由罢了!更何况“好吃不过饺子”谁不想图个吉利呢!
在年岁尚青的时即使知道传统节日但却不甚懂得其背后涵盖的深刻文化蕴含,认识肤浅,除了记得串门走亲戚,相互请客,吃饺子、元宵、粽子等,只是去凑热闹,喧哗落去,似乎没留下什么,除了几个大节日外都从不注重其它节气习俗,每每都是在长辈的行动中知晓节日的习俗,比如立冬、冬至吃饺子。
人到中年,对往昔的岁月和一地烟火有了沉淀和思索,开始对习惯成自然和原本不屑的东西回望,思考。掠去表面的浮华和所谓的浪漫,更看重事物本质平实和真切情感。很多传统节日风俗都具有民族特色,以血缘为纽带而聚,体现家庭的融洽,增加家族的凝聚力……。
离最近的一次吃饺子是两个月前,儿子去学校前夕。暑假期间,总是变换着花样做美食以满足在外求学的儿子大块朵颐,离家前我做了饺子,大肉虾仁白菜馅儿的。
以前都是我独自在厨房忙着包饺子,端上桌的时候儿子才离开书桌或电脑,这次儿子主动问他能帮着做什么。想是长大了,又离家太久。我揪好面剂子,擀了些饺子皮,儿子搭手学着包制,他拿着饺子皮,有模有样的学着放馅子,捏边沿儿,包出的饺子也是挺有样的儿,看着儿子上手挺快,便鼓励他学着切面剂子和擀皮儿,虽说操作有些笨拙,但很认真,他边看边问,我便手把手教,儿子心灵手巧,照葫芦画瓢,剂子切大小合适,擀皮时一手推面杖一手转面剂,只是力道不匀,擀出的面皮基本上是中间稍厚,周围略薄。我们边干边聊天,我唠叨着男孩子学会做饭的好处:以后在外工作独立生活不作难;学会做饭以后成家为家人做,幸福感强……,儿子笑着有一句没一句回应,说他学会包饺子给爸妈做着吃。听着我很开心,便说起他四岁时和我一起包饺子的情形,当时为方便快捷,饺子皮是用压面机压的,儿子在一旁捣蛋,就教儿子边用压面机压饺子皮,孩子觉得好玩,干的很卖力,很嗨,他冷不丁的冒出一句:我学会了以后也要给我儿子包饺子吃呢!儿子听后,哈哈大笑,甚至怀疑我是不是在杜撰搞笑,我告诉他,在成长日记里有记录的,可以去查看……。信马由缰的畅聊,欢愉,和谐,厨房里热气腾腾,亲情氤氲。
捞出热腾腾的饺子,儿子打好包先给奶奶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