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200:大学里的第一次兼职

“六日兼职,法定节假日兼职,能来吗?”

今天,我的微信上弹出了这样一则消息。

这是我大一曾经兼职过地方的招人主管,给我发来的消息

这个人每到节假日,就会给我发询问能否来兼职的消息,已经持续一两年了。


然而每次我都没有回他。

因为我现在已经不想去做这份兼职了。

但是又想着万一以后改变了想法,有急需用钱的时候呢?

所以就把他留在了我的通讯列表里,也不失为一条后路。


我大一的兼职是什么样的呢?

是一个餐厅的服务员,每天负责上菜、收盘子、洗碗、刷杯子。

对,就是那种最廉价的体力劳动。

一个小时12块,工作一天,包一顿午餐。从早上10点到晚上8点10个小时能赚120


这个兼职我去过两次,第二次做了一个周末,连续呆了两天。

整天整天地呆在压抑的封闭空间里,客人吃饭前要上菜,客人吃饭的时候要在旁边站着,方便提供服务,客人吃完了要收拾桌子洗碗。

每天负责的是午饭和晚饭,客流量大的时候,根本就没时间休息。


洗碗的地方在厨房,我现在都还记得,天花板是黑色的。

整个空间非常狭窄、拥挤。

除了我们几个结伴而行的兼职大学生,在那里工作的人都是大妈、大叔,或者看起来充满社会气质的青年。

无论是人还是环境,都充斥着一种看不到前途的颓丧气息。

吃饭的地方在仓库里,大家搬几个小板凳,围成一个圆。中间的凳子放菜,一个银色的大盆,几个盘子,里面是烩菜,像是大杂烩一样,色香味都不俱全,让人看了就没有食欲。奈何工作已经消磨了太多精力,肚子早已空空,对食物倒也没有什么要求,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倒也还算可口。


一起吃饭的人也不全都认识,有的是别的学校的兼职学生,还有的是直属上司,主管经理什么的一起吃。大家一起吃饭时候的氛围,让我觉得:好像在这里,上下级之间没有那么等级分明。


或许也只是因为我们是兼职的原因吧,总之,我也没有对他们生出太多好感来。


等做完兼职回去,天已经黑了。

在回学校的路上,有一个同行的学长说,他受不了这里面压抑的氛围,再也不想去了。

他觉得心情很低落,甚至人都要抑郁了。


这位学长在今天一起工作的时候,很少发言,几乎都是埋着头默默做事。

让我一度以为他是一个内向的人。

没想到,晚上聊天的时候,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开朗的社交型人格。

甚至还参加了辩论队,加入了社团。


不禁诧异,原来在那种压抑的环境下工作能够把人变成这个样子吗?

虽然我也觉得不是很舒服,但也勉强还能接受。

或许是我适应力比较强吧(笑)


但是回来想想,我也不想再去这里兼职了。


人就像一个不停转着的陀螺,一刻都不停歇,不断重复着这样毫无意义的体力劳动。

在这样高强度的劳动下,人根本腾不出时间来思考、来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

只能成为一个毫无想法的机器,做着流水线似的工作,压榨自己的体力和精力。

磨灭自己的创造力,消磨青春和时光,最后一无所获


这让我想到了以前曾经在某处看过的一本书

作者本来是一位上流社会的人士

她认为,穷人之所以那么穷,都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懒惰散漫,咎由自取

于是她就去体验了一下穷人的生活,觉得依靠自己的力量一定能够摆脱贫穷


可是实验的结果失败了

她承认,她自己想错了

穷人的贫困并不是自己造成的,他们也足够勤奋、努力、上进

可是受到环境和资源的限制

他们每天光是活着,就已经需要用尽全力了。


那天晚上,我收到了兼职的报酬

大学第一次兼职,我赚到了240块

可是,我再也不想去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