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是一件复杂的事,是复杂体系。养育孩子,绝不是“别人怎么做,我照做就行”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就能概括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感受,都需要被尊重、被理解。当父母误以为教育孩子是简单体系,用机械化的模式来应对时,孩子的生命力就会被扼杀掉。在遗传算法中,父亲提供一半基因,母亲提供一半基因,它们组合在一起,改变一些随机的变量,产生变异,一个新的个体就诞生了。
教育孩子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无从判断孩子受哪一件事、哪一个画面、哪一句话、哪一段旅行、哪一种体验的影响,刷新他的价值观。无法追溯,也难以验证。复杂的问题出现了,我们却总想以简单系统的方法来应付。如给好孩子下定义,好孩子就是数学好,语文好,英语好,体育好……这学习的内容拆分为一门门学科,用成绩来验证。此外,还用考证的方式来证明孩子,比如钢琴,舞蹈,跆拳道考证。我们就这样把复杂体系的问题简单化处理了,约束了孩子的成长。导致的结果是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并不阳光,乐观,甚至还去打人。还有的孩子考上了很好的学校,却陷入了抑郁的状态。父母可以稍微权衡一下,是孩子的生命感受———幸福,快乐重要,还是某个证书或者某种证明更重要?
理解复杂和简单,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基础。这样,家长就 不会患得患失。比如,突然听到别人说一年级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记多少个单词就开始紧张。当父母把教育孩子理解为机械化的模块知识组合时,孩子的生命力就会被我们扼杀。求知已经不再是求知本身,而是为了获得一个东西:获得一张文凭、一种奖励,或者让父母有面子。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再也不会爱上求知这件事。在生活中,当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来自外部的规范时,孩子就没有自我成长的力量了。因为他所有的行为举止,只源于明 确的指令和规定,他没有管理自己的能力,就无从谈起自信和独立的养成。大量的家庭所面临困境的根源就在于此。
好奇与求知是一个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事。达.芬奇在生命垂危的阶段,还在痴迷研究如何在改变两条直角边长度的同时,保持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不变,他想找出其中的公式,他一生痴迷于此,直到已经67岁了,身体日渐衰弱,到了生命的阶段,他依然在一直尝试解决这些几何难题。虽然这些努力并未给后世留下什么成果,就让他更深刻的理解了自然规律。像达.芬奇这样,为了美好而美好,为了求知而求知的人,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复杂体系下成长出来的生命,他们不是由外在的模块所组成的机械化的人,而是有着自我净化的逻辑和力量,他们充满力量!
读着读着,被爱因斯坦,达芬奇所感动,他们为了不断的求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为了他们的乐趣而痴迷一生,让他们的生命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