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生活节奏特别快,同学们懵懵懂懂地从陌生逐渐走向了熟悉。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校园时代,校长龙晓明推行懒政,造成大批优秀教师和适龄学生的流失。老师们明哲保身地保着自己的摊子,或围着自己的菜园子转,或承包起食堂干,或经营着小卖部赚,还有更为夸张的,直接开着刚买的私家车,到吉卫三岔路口拉客跑吉首,谁也没心思去搞什么学术研究,都各怀鬼胎地为自己谋“后路”。
学生们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近欺远的事时有发生。校园里打群架,谈恋爱,抢劫的现象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因为无法忍辱负重而中途退学,和时光一起升学的29名发小,都陆陆续续地放弃了学业,或回家种田,或外出打工,能留存下来的寥寥无几。
在这种一边陌生一边熟悉的艰苦环境下,时光竟能安然无恙地存活下来,简直是一种奇迹。
语文课上,老师用专业的教学手势,绘声绘色地尽显文学魅力;
数学课上,老师挥尺扬规,讲述了方程组的奥妙解法;
英语课上,老师手执英汉词典,苦授外国文学的发音和语法;
化学课上,光怪陆离的化合反应散发着奇姿异彩;
生物课上,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物种起源的本真;
物理课上,光电热摩擦出了生命的奥妙;
历史课上,老师声情并茂地还原五千年华夏文明;
政治课上,老师高谈阔论地分析国内外形势;
地理课上,老师身临其境地延伸大洲大洋。
不同的课堂,给时光不一样的领悟与认知,同时以不同的形式引发并加深他对科学文明的兴趣。
艰难的初一,又是充实的初一,在各个科任老师含辛茹苦的谆谆教诲中安静地度过了,时光渐渐的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拾回被艰苦岁月磨平的信心,成为霍乱时期的幸存者。
伴随着最后一声终考铃响起,吉卫民中如期地放了暑假,时光跟其余几个同村的“幸存者”卷起被子急匆匆地往校门口跑去,深怕赶不上舅常的拖拉机,他们除了焦急以外,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长假对于学生来说,简直是一种解脱,时光也不例外,经过一路跌跌撞撞的颠簸,拖拉机终于平稳的停在了村口,时光从兜里摸出攒了很久的两元面值人民币,小心翼翼的将它拉直、压平,然后走到司机台踮起脚尖递给舅常,跑回车厢找到自己的被子,扛起它往家的方向跑,像个孩子一样得意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