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书于 1940 年初版,1972 年原作者根据初版以来 30 年的社会环境变化作了大幅度的新增改动。基于年代原因,本书的风格十分 old school,论述严谨、逻辑清晰、举例印证具体入微。而今又一个 30 年过去,然而书中颇多技巧、细节仍然实用,经得起考验。
良好的阅读基础在于主动的阅读。
这是全书的主要宗旨,能主动阅读的读者,他/她的收获会更多。主动阅读的具体方式,作者指出有以下四个层次,并且进行递进解说——
- 基础阅读 (elementary reading)
- 检视阅读 (inspectional reading)
- 分析阅读 (analytical reading)
- 主题阅读 (syntopical reading)
书末附录推荐书单 130 余本,以及四个阅读层次的针对性测验。
[《如何阅读一本书》](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13208/)封面
1. 基础阅读
最基础的阅读,最初的理解。
2. 检视阅读
2.1. 略读与粗读
-
有系统的略读
- 书名页、序言
- 目录页
- 附录、索引
- 出版者介绍
- 挑选一些篇章
- 随意略读几段或几页
-
粗读
- 遇到不懂的地方先不必停下
2.2. 主动阅读的基础
- 整体而言,本书讲了什么?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本书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3. 分析阅读
3.1. 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 依照书本的种类及主体作分类;
- 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都在说些什么;
- 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树状纲要);
- 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
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 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 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 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以及哪些是作者自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
-
第三阶段:像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
-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 除非完成大纲框架,能诠释整本书,否则不轻易批评;
- 不争强好胜、非争到底不可;
- 在评论之前,能区分出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
- 批评观点的标准
-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 证明作者的分析和理由是不完整的;
-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3.2. 辅助阅读
-
相关经验
- 一般经验
- 特殊经验
其它书籍
导论、摘要
-
工具书
- 字典
- 文字是物质的;
- 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
- 文字是符号;
- 文字是约定俗成的;
- 百科全书
- 事实是一种说法;
- 事实是一种「真实」的说法;
- 事实是真相的反映;
- 事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约定俗成;
- 字典
3.3. 阅读实用型书籍
- 本书在谈些什么?
- 本书建议你要去做什么?
- 本书内容真实吗?
- 本书与自己有什么联系?
3.4. 阅读想象文学作品
- 本书的内容在谈些什么?
- 本书的内容细节是什么?如何表现的?
- 本书的内容是真实的吗?
- 本书与自己有什么联系?
3.4.1. 故事书、小说
- 要点是快读。无论如何,先很快地、很热乎地、一气呵成地过一遍。
3.4.2. 戏剧
- 假装看到实景一般;
- 一气呵成;
- 最好大声地、投入情绪地读出来;
悲剧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或者说其时间不够,否则时间充裕、一切都能解决,也就无所谓悲剧了。
3.4.3. 抒情诗
- 一气呵成过一遍;
- 重新大声地朗读一遍;
- 深入了解诗作、诗人的背景;
4. 主题阅读
-
第一阶段:观察研究范围
- 针对拟定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书单;
- 浏览书单上所有的书,对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
第二阶段:阅读书单上的书
- 浏览书单上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 根据主题创建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引领作者与自己达成共识;
-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与之相关的一连串问题;
- 界定主要和次要议题;
- 分析讨论;
附:参考
- 莫提默 · 艾德勒, 查尔斯 · 范多伦. 如何阅读一本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