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嗎?它是我心中的烏托邦。
這個世界裡的人物,單從他們扮相就可以斷定是個什麼人。你看,公主王子們都眼波清澈、眉心柳葉,小人奸臣都濃眉斜眼、鼻頭尖薄,連三歲小孩都能一秒辨認出其好壞,多有滿足感啊!而且,迪士尼的人物都忠奸分明,是好的就好得淋漓,壞的就壞得盡致,讀者就能對他們愛得徹底,恨也徹底。
這些童話故事沒有夾雜人性的複雜,我們因此能對他人持一致、毫無保留的態度,也沒有質疑自己是否誤解別人動機的煩惱。
這些故事裡每一樣事物都有其靈魂,有它們的性格。就像《仙履奇緣》幫溫𥰆縫裙子的小老鼠、載她去舞會的南瓜車;又像《風中奇緣》聆聽寶嘉心事的老樹婆婆、隨她心情飄逸的落葉花瓣;也有《美女與野獸》中善良的茶壺媽媽和茶杯兒子、那個笨拙的鐘大叔和賢淑的簾子......
這些人性化的設定營造出一個迷離又親切的氛圍;這種「萬物皆有情」的幻想解救了我們感覺沒人能懂的落寞。
「從此,他們永遠幸福美滿的生活下去」,不少人諷刺迪士尼的膚淺,但是比起那些反映人性險惡的深度影片,單純美好的結局不是更能撥動人們心靈深處的弦線嗎?無論多成熟的人心中都隱居著一位小孩,迪士尼的作用就是把他們喚醒。
我認為,有深度的故事不一定要揭示人性醜陋,它也能放大世界的美好。要是想取得當頭棒喝,看新聞、看臉書、再看看傷害過自己的人便行了,而迪士尼,只有對世界抱有希望的人才懂得欣賞。
在未知面前顯得軟弱無力時、在人際關係中失去自我時,我們還能否記得小飛象對夢想的堅持?小熊維尼與小豬的真摯友誼?還有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勇氣? 我不理會童話故事背後的警示寓意或黑暗含義,我只知道長大後有些事情我們還是要選擇相信。
迪士尼於我,不僅是一直滋養心靈成長的故事,更是一個信仰,一個在經歷百態後支撐我為善的根本。畢竟,有一件事情能持續地相信,是件多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