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士是我的老校友,经常联系,却好久不见。
他比我高了6届,我是从杭州到了苏州之后,进到学校在江苏的校友会认识的他。
江苏的校友会组织得有声有色,比浙江的热闹多了,有他很大的功劳。
大家也明白,通常校友会的组织者,都是有点能力,有点声望,有点社会地位的,当然,必然也不差钱。
差钱的,没心情来搞这个东西,或者,别说搞校友会了,连参加活动估计都没时间。
时间,大部分用来疲于奔命了,要不,就是不断地消磨吧。
姑且不论校友会怎样,对黄博士,我一直很敬仰。
为什么用敬仰这个词语?
因为他是博士吗?因为他不差q吗?抑或什么别的?
其实,如果因为是博士,我是没啥兴趣的。如果想要学历,这些年我早就可以弄个很好听的名头了。虽然我现在也只是个本科。
是因为不差q吗?也不是,这方面,他也不见得比我多。
我敬仰他的,是因为他的话,和,他坚持的事儿。
我一直相信,一个人,只要肯为自己的想法坚持5年以上,这个人,无论做啥,都能成。
如果运气好一点,会大成;如果运气没那么好,也会超越普通的芸芸众生。
而黄博士,距离大成,非常近了。
黄博士周末从南京来到我这儿,说聊聊天。
我说,好啊,欢迎之至,别的没有,白茶还是有的。
黄博士喜欢白茶。
他说,白茶不经杀青,滋味清淡回甘,像他的人生。
我说,我不懂~不过我这儿有溧阳白茶和安吉白茶。
溧阳白茶奉上。
他说,你阅历不够,在这方面,还属小白。
我说,是的,之所以敬仰您,就是因为一些貌似很简单的话,在您这儿说出来,却往往存在有力的智慧。
听到的时候,往往不大明白,过了一段时间,遇到啥事了,自己琢磨琢磨,有的时候,会发现突然明白了。
想起黄博士说的一句话:我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说得是轻描淡写~
但对于一个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孩子来说,能够做到这点,很不容易。
坚持信念,不枉活一世,有几人能做到?
我坚持了3年,他却坚持了30年。
汗颜~
核心是十年如一日的自律。
有了这样的自律,做项目,做流量,我相信,做绝大多数的事情,他都能成。
后来,还知道他还自学了外语。
不算英语,还有德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
我言语天赋不好,英语还没有及格,不知道要学这些的难度系数有多大。
而且,他只是业余时间学的。
他说,他不是单纯地学,而是以说为学,以教为学,以做为学。
听他这么说,我似乎明白。
在我这些年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凡事,如果只是学,通常都不会精通。
因为,学只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这个过程,输入进大脑的东西,不会是输入多少,自己就弄明白多少。
这里还存在一个转化率的问题。而多数人,转化率能达到50%就不错了。
这就导致了学而不精的结果。
貌似是学了,还学了不少,但最后,学能致用的却不多,能用好的更少。
而黄博士这个方法,我也在用,只是在不同的领域,而我,总结的没有他透彻。
我们做精准流量,很多人学习了很多方法,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熊瞎子类型。总是认为有更好的方法,所以总是学,究其原因是贪欲。
第二,嘴炮型。学而不用,没有执行力,究其原因是懒惰。
很多时候,一招鲜,吃遍天。
对于自己的生意来说,有一招好用,就足以10倍百倍的值回票价。
就怕华而不实~
黄博士的这个方法,是一个解决方案。
学习是输入,实践是输出。
从输入到输出,肯定存在一个转化率的问题。
要想提高这个转化率,用黄博士的这个方法,是非常实用,非常简单的方法。
一理通,百理通。
黄博士的女儿说过:父亲这辈子,是把自己活成了黑暗里的一道光,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黄博士说,在女儿小的时候,他就不断地和女儿说,把他一路走过的故事讲给女儿听,让她懂得坚持的意义。
他的女儿也很优秀,有一次她在一场很重要的演讲上说,是父亲,让我明白了,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一直坚定地走下去,永远都不会错。
是的,我们做项目,做流量,同理。
我们只想办法认清自己,不能奢望去改变别人。
这,是《精准流量课》的理论依据之一。
用3天的时间看到了世界,却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认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