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中国人从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求索精神;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建国雄心,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豪迈壮阔,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是中华文化的浓缩精华。
如今,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建设文化强国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中国诗词大会》便是在“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诗词”的社会浪湖中涌现出来的。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选手们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和赏析,带领全民重温那熟悉而陌生的古诗词。
“一个人来自什么地方,身上就会流淌着那个地方的血液。”《中国诗词大会》虽生于央视,却源于大众,服务大众,承载着十几亿人民的希望和高雅志趣,同时也难免带有大众的“平”、“和”与“中庸”。但在我看来,这却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优秀之处:阳春白雪、高山流水并不是新时代的艺术,雅俗共赏才符合全球化、大众化的文化潮流。
时代的潮流顺之则生,逆之则亡。《中国诗词大会》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才为观众所熟知,才能更好地传递中华诗词文化。可是有的人却打着“没深度、没广度、程序化”的旗号大肆批评《中国诗词大会》,称其“只有小学生的水平”,以此显扬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对诗词的独到见解。这是心浮气躁、自命清高者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歪解。
诗词不是挂在浮躁的人的嘴上的,而诗魂总是藏在宁静的人的心中。
我们品读《中国诗词大会》,不应带着一颗急功近利的心,而应怀揣着敬畏诗词的心,徜徉于节目营造的诗意之中,让自已的内心在轻率浮华中宁静下来,看见诗中风的萧瑟,听见明月的寂静,以达“观风听月”之境界,更得内心之静。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国人应在诗园中“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熏陶自已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求得精神上的升华。抛开偏见,抛开轻浮,或许每一个人都能《中国诗词大会》中获益匪浅。怀着宁静的心,我们会悟出中华诗词的魂,其实就藏在节目中的每一秒,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高一1班 蔡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