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周,我们上了长长的七天课,七天的时间,我的语文教了四课,课的方式多采用学生自学,小组交流,组内集体展示的方法。
这一个星期收获挺大,学生发言或读书的声音逐渐大了,小老师的主持水平有提升了,小组合作的效率有提高了,最令我欣喜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闪耀着质疑的浪花。
在学习第二课《腊八粥》时,崔同学针对课文的第一句话提出一个疑问,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崔同学问:“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明明是老爷爷,为什么却说是老孩子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部分学生在略略沉思之后,立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家讨论完毕,都觉得挺有意思!也感慨作者用词的准确!
在教《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时,李同学提出一个疑问:“我觉得这首诗有毛病,前后很矛盾。你看第一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是说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遥远,可是后面却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反而是说二者之间距离近,这不是矛盾吗?”
我当时竟无言以对,只是告诉学生不矛盾是肯定的,只是容老师下课想一想,该怎么跟你解释。
课后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沉思,认识到这是表达感情的需要。比如对于时间的认知,我们可以说时间过得真快呀,一眨眼一年过去了,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可以说今天的会议真长半个小时了还不结束,表达对会议无聊的抗议。但是具体到这一课,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给学生讲清楚。
后来又想了想,是不是因为距离遥远所以说“迢迢”,与后边的“脉脉不得语”照应,但相隔的景物很少,仅一条银河,没有山、树等遮挡视线的景物,可以相望,所以说“一水间”“复几许”。
还有在讲第四课《藏戏》时,我在黑板上标了四个大序号,意思是让学生将这一课分为四大段,就有好几个学生指出了问题,他认为,这一课应该是三大段,是“总分总”的结构;或者分五大段,将中间的这一大段按照“来历、面具、演出特点”再分为三部分。这些意味着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力,有了质疑的精神。
接近下课时,郭同学又问了一个词:“两面三刀,是哪两面哪三刀?”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相信大多数学生也没有想过,就像我们嘴上常说“三长两短”,但也很少有人真正去想过“三长两短”指的是什么。于是我只能告诉他,等我查了资料,下节课来告诉他。当然没有忘记表扬他有深入思考的习惯。
今天上课对刘同学也大力进行了表扬,前两天上课,在品析《十五夜望月》时,一个学生认为“湿桂花”的除了“冷露”还有眼泪。当时我很欣赏这位学生的思考力,就点头同意了他的分析。但是今天,当我们再次重现这幅画面时,刘同学反驳了那位同学的解读,认为那是不对的,湿桂花的只能是“冷露”。两天了,她还记得这件事,可见,她当时认真听了,今天认真想了。
以上种种,都令我欣喜。愿我带着学生在文字的海洋里徜徉,在赏析中收获更多的小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