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案例:
- 学习很好考上了名牌大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天天打游戏
- 努力考过了钢琴九级,但再也不想碰钢琴了
以上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目标导向的成长模型。目标导向模型会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境地,而自驱力是一个人的源动力。
父母是孩子的顾问,而不是孩子的老板,父母由关注最终目标切换成关注孩子压力。 -- 自驱型成长
目标驱动成长模型
如果你把孩子的人生看作是跟别人的比赛,不论是考一个好大学还是找一份好工作,都是冲过终点。以这种目标导向的思维模型,家长能做的就比较少,不论是找一个好老师还是去一所好学校 其目的都是扫清目标路上的障碍,但最终都是要靠孩子的努力来达成目标。
** 总结:目标驱动成长模型本质是挑战努力模型,这个模型下家长关注的是确定的目标,家长管和放的是孩子努不努力 **
压力控制感模型
这个模型关注点切换到孩子身上,把核心点放到孩子压力感。压力是孩子自驱型成长的动力来源,压力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压力的两面性)。美国心理学家将压力分为正向压力、可承受压力、毒性压力三类。
正向压力
孩子即将上台那种既兴奋又紧张的压力,能够释放孩子更高潜力。
可承受压力
可承受压力是指孩子控制之外的压力,例如父母吵架、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的压力,这种压力孩子自身很难应对,需要成年人在旁扶助 会让孩子变得坚强。
毒性压力
毒性压力是指能够给孩子带来伤害的压力,没有在帮助的情况下长时间承受压力。让孩子敏感脆弱严重情况会给大脑带来永久性伤害。
让孩子拥有自驱力
培养孩子自驱力的关键是压力,而孩子压力的产生是由于孩子受到了控制之外的压力,孩子解决不了。大脑控制决策能力在25岁成熟,控制情绪能力在32岁成熟,所以在孩子成长阶段离不开父母的指导。
父母思维模型由期待孩子努力转变为为孩子提供有益压力,解决有害压力思维模型。** 解决压力的关键是让孩子有掌控力。 **
让孩子有控制感
- 帮孩子排除掉还没有准备好的选择。
- 在孩子有能力做出选择的事,父母不要指手画脚。
- 让孩子为他的选择承担后果,家长不要帮助孩子处理本来应该由他承担的后果。
帮助孩子建立内在动机
孩子的人生控制最终还是要交给孩子自己的,在今后人生中自己给自己设立挑战并解决挑战。这里要特别说明父母常用的一种错误方式,即时的奖励反馈方式:
- 孩子会对外部奖励产生依赖,无法在没有奖励下自驱
- 奖励方式是短效的
正确的方式是,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渴望机制,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能够满足他内在需求的。
- 自主需求:孩子在面对挑战时给予更多的空间,以及自主控制的选择权(让孩子有掌控感,)。
- 胜任需求:是一种孩子能把事情处理好的感觉,帮助孩子建立自身能力的认识(不是降低任务难度),例如孩子学习不好,父母依然可以表达对孩子努力的认可。
- 归属需求: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关心关爱的,例如:感受到老师关爱自己,孩子就更愿意学习这个老师的课程。
** 总结:在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挫败感手足无措或失去兴趣时,也是父母为孩子建立内在动机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