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三观不和,很多事说不到一起,怎么可能还能继续相处下去?”小兰做了个白眼睛的动作,鄙夷地撇了一下嘴。
我怔怔地看着她,有点吃惊:“不会吧?有这么严重吗?除了工作以外,你们已经深入谈了那么多啦?”小兰所说的他,是上二个月刚从总部调来的李豪,现在和小兰在一个部门,不知为什么,看起来两人相处得并不愉快。
小兰咂了一下嘴,“你想什么呢,我是有男朋友的人,好不好!我说的三观不是你想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啦!”小兰无奈地摇了摇头,补充道:“我说的是工作观、能力观和人才观这三观,现在工作中很流行这种说法的,你OUT了吧?”
我尴尬地挠了挠头,我真的是第一次听说,我很好奇:“这是什么新理论,和我说说呗,让我也涨点见识哈。”
看着我嬉皮笑脸的样子,小兰耸了耸眉毛,“行,告诉你没问题,不过,你得帮我出出主意。”她有点哀怨地看着我。
“OK,没问题。”我做了个OK的手势。
小兰的原话,我已经有些不记得了,现在只是凭印象把她的话稍作整理。希望哪一天能在工作中用到。
我们在职场上打拼了几年的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一段自命清高,眼高手低的时候,那时侯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意识超前,思维敏捷,对那些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苦干的人,内心总有些鄙夷。“这么做,能有什么长进?只顾埋头拉车,也不看周围什么情况,人家早跑远了,你还在原地踏步。”
李豪现在多少有点这种心态,喜欢速战速决,对小兰在工作上的死磕,颇有微词,他很聪明,领导下达的任务总能第一时间领悟,也总是第一个把资料提出或把计划落实。
可是小兰不喜欢这种风风火火的做事方式,其实更多是不放心,她不相信这么快时间里就能做出完美的资料。她会反复确认李豪的文档,也总能找出不少漏洞,每当这时,李豪也能虚心接受,可是心底里,他总是认为这种方法太没效率,相对于完美完成应该更重要吧?所以,虽然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点问题,可是他还是理直气壮,不知悔改。
经过多次交涉,小兰无法说服他,两人始终在“工作观”上存在分歧,一个深信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绩;一个认为天资很重要,讲究高效,时间就是金钱。
不仅如此,两人在“能力观”上也是意见相左,在小兰眼中,李豪喜欢出风头,有时候,明明自己能力还差一大截,可是偏偏要自不量力,不计后果地把任务接下来。就象前几天,领导提了一句,现在的计件工资制度并不合理,存在很多弊端,工资变动幅度太大,反而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小兰他们听过就算了,这个事喊了几年了都没有什么动静,没人愿意趟这淌浑水。可是李豪却意气风发地紧跟领导的指挥棒,明确表示计件工资应该进行改革,还发表了自己的一套看法。小兰在心里给他重重白了一下眼,又来出什么风头,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有多能干似的。想不到,领导却很赞同他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领导当即把李豪列为这次改革行动的小组长了。小兰彻底无语。
接下去的两个星期,小兰就被李豪带着,不停地做测试,产量到达多少是瓶颈?哪道工序可以实现计件,哪道则没有必要?如果员工没有完成当天任务要怎么办?机器损坏停工影响任务完成怎么办?……到现在,测试还在进行中,有时一整天都要呆在噪声隆隆的车间里,小兰被搞得灰头土脸。
可是,李豪却是信心满满,他对小兰说:“如果你觉得自己办不到,你就会真的什么都不会做,可是如果你考虑了自己的现状,觉得有哪怕10%的实现可能,我们就要努力尝试,毕竟,机会总会给努力的人敞开大门的,说不定就此成功了呢!”小兰看到他这几天这么辛苦却不叫累,心里有点改变对他的看法了,可是,她还是看不到这事能有几分把握做成功?任务看起来遥遥无期。
小兰最初发现他的改变,是在工资改革小组成立的时候,发现李豪选小组成员时,他特意选那些踏实肯干,能吃苦的人。小兰想起,他曾经总是口头上对老黄牛式的做法很鄙夷,但是现在发现他骨子居然还是很信赖这种老黄牛精神的。小兰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与他共事的几个星期,他在慢慢改变原来那套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做法。虽然,没有明说,可是小兰能看得出他的“人才观”在向自己这边倾斜,不再要求聪明至上,在效率的前提下,他更愿意大家有脚踏实地的态度,不浮夸,不耍小聪明。
小兰把这些话说完,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她以询问的眼光看着我,等我发表意见。看她认真的态度,我差点笑出声来,“你这个傻瓜,现在你们都在互相改变了,你们做得都很好,还需要我想办法吗?”
小兰不服气地说:“你还笑,我都烦死了,哪有那么快改变啊,他能不能做成事,还不知道呢,也许连累我们大家,竹篮打水一场空也有可能。”
“是啊,现在还不知道,可我总觉得,李豪假以时日,可以成大器呢。”想象着李豪一头扎进工作,不知疲倦的样子,我意味深长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