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

说实在的,我是先听了Alice认知天性的分享课才去读这本书的,这本被她誉为刻意练习2的书,本书主要通过描述各种心理学试验总结出传达高效的学习方式应该为以下五步。

Test—Interval—Interleave—Generation—Refinement,测试,间隔,穿插,生成,纠正。

我认为Alice已经把书中精髓都有条理的拎出来了,固然,我可以把它们一条条的敲出来,可是那并不能帮助我有效记忆,真正学明白一个东西是在生活中不断的去实践。但还是简单的说说这本书的内容吧。首先,书中介绍了一些我们一直用的,错误的学习方法。如下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后介绍了关于检测的相关要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以后是间隔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穿插练习。这本书的作者特逗,他觉得穿插练习有助于记忆,于是,他在他的书里也利用了相关的写作方式。然而,着实让我觉得有点混乱外了,还要强迫自己去重新归类,看这本书真的很累不过按作者的意思,累就对了,越累越有助于记忆,多次检索有助于记住关键信息。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关注细化的认知就是,我背单词的时候,如果看着画,听着发音,然后再跟这读出来会记得更快,更深。如果把两个出不多的词一起记,印象更深刻,比如sore和sour都有酸的意思。第一个是肌肉酸,第二个是酸酸的味道,发音也不一样,第二个是/sover/并不是/saor/。抓住细微差别,会让记忆更长久,但是,说真的,这些都得自己总结。是背过用过,错过多少回之后总结出来的。所以,还得做个细心的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成就是用啦,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应用相关理论,那些知识才能活起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最后是纠正,在输出以后,如果隔一小段时间能得到纠正,那样效果会更好,但是,立刻纠正并不太好,因为会影响正确条件反射的形成,以至于没有得到立即的纠正就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了。

是一本学习宝典,但是没必要背诵相关语句。理解了,并将书中精髓潜移默化的用到平时学习中更重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