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自己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在facebook上传信息、分享,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己在平台上的存在感,信息也会更加集中地涌向自己。
还有一个重点,最好不要将Facebook理解为和朋友之间的社交网络。虽然facebook原本的出发点就是这样,但是至少在日本,人民更倾向于将其使用于商务社交。这是一种有商务上的伙伴以及较为亲密的朋友所构成的一种比较随意的网络社区。在Mixi的用户逐步减少,而领英还没有特别针对日语用户推出服务的当下,Facebook就形成了这样的定位。
【I】
Facebook是一款全球活跃用户为15亿社交网络应用。书中作者并没有把Facebook当做朋友之间的社交网络,而是当做商务社交的效率工具来使用。这一点给我的启示不小:
主动应用。一个爆款的商品或许有它建议使用的场合,但不代表着就是它唯一应用的方式。只有你根据自己的需求出发,把它灵活的应用在自己需要的地方,才是最有价值的应用。正如记忆金属可以用在航天飞机上,同样也可以用在女士内衣上。伟哥发明的时候用来治疗心脏病,但现在出售地点往往在成人用品店……
爆款应用。对于应用在商务社交的app,不管他最初是什么样子的,一定需要有相当规模的应用量,才有可能个人应用的时候更加适应商业。这让我联想到了储存、电子笔记等软件。当你应用的这款软件越小众,你就越容易顾影自怜,也就无法具备商务价值了。
从这两个角度上看,虽然我们“万里长城今犹在”,依然不影响我们的活学活用如何更要的应用社交工具——比如“微信”。以前我很反感自己微信朋友圈上出现一些同事或者其他朋友霸屏各种推广,不管是发展下线的超市会员还是美甲化妆品,感觉这些东西都太low了。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这是他们对自己社交网络的一种不当应用而已,无所谓low或不low。那么,我们怎样应用我们的社交网络呢?
区别对待,分组关注。微信对于我们工作者来说,有的使用两个微信号,或许是两部手机,或者是应用app区别对待。也有的是一个微信号,把联系人分组管理。这样家人、商务等联系人可以互不交涉。
搜集信息,发现可能。对于商务上的客户或者可能的客户,其实关注朋友圈,然后点赞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所谓的“点赞之交”对于人脉经营没有多少价值。但是,浏览一个人的朋友圈,即便是他对你进行了分组,也有很大几率了解他的信息。这些信息,不是用来点赞的,而是在真正有机会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当做焦点打开僵局使用的。
建立品牌,辐射影响。对于每个想要增加影响力的伙伴,都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增加信息发射源。这对建立自己的职业品牌好处多多。
鞭策自己,提升层次。微信朋友圈其实有一个很有趣的功能,叫做看查看“朋友阅读的原创文章”,展现的是朋友看过但没有分享到朋友圈的文章,没有显示阅读者的信息,如果你这里面全是心灵鸡汤、全是传销分享,甚至全是啪啪啪的信息的话,你就需要注意自己的层次是不是需要进一步提升了。当然,如果你准备一个全新的微信号,只加少数自己需要联系的客户,倒可以进一步了解客户真实的需求……
【A1】你可以没翻过墙,你可以没有使用过Facebook,但你一定使用过社交网络应用,不管qq、微信还是人人网或者其他应用,那么,你自己是怎样应用它来做网络的呢?有无真正织就属于自己的节点呢?期待你讲一个具体的例子,看看之前你是怎样做的。
我使用过facebook,但都是交友的作用。当时是在日本,很少看到有商用的,身边的人都是用它来交友,组织聚会,也许是自己的圈子太小,集中在学生圈吧。
我自己的微信就设有分组,很常见的就是把家人、朋友和公司领导分开的。但是发送朋友圈时常常一股脑就发了,只有特别敏感的时候才会设置分组可见。我更新的内容有读书、生活、日语等,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有吃喝玩乐,也有积极向上,简单来说适合看这些内容的人是不同的,需求和关注点都不同,所有内容都更新造成了我更新很频繁的状态,且影响力没有提升。
而个人的微信公众号建立了,持续输出的内容也倾向于个人化,没有很明确的输出定位,导致了阅读量一直提升不上来。这是对朋友圈人群没有进行一个画像导致的问题,对朋友圈人群进行画像后,其实可以用公众号来试试她们的感兴趣方向。
A2了解这个以后,你打算怎样做?如何更好的在人与人之间节点中连接出更多价值呢?告诉我一下你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吧?
这正好这周打算要做的事,太巧了!
1、微信进行分组。目前我的活跃地就是微信朋友圈,已经尝试过多次不更新朋友圈,据说这样更隐私?但我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个分享型的人,无法保持沉默。所以需要对朋友圈进行分组。把读书、日语、生活、领导、家人等进行细分。
2、朋友圈内容有向性更新。不同的内容发送给不同的分组看,让喜欢沉默的人看到我沉默的一面,喜欢日语的和我觉得志同道合,让喜欢读书的人和我聊得来。
3、穿插发送。当然,每个圈子是有必要进行交叉的,这样的我才是一个完整的我,偶尔的穿插,可以展现丰富的生活,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形象。不宜多,也不过分打扰朋友。
4、工作上可以利用的一点,是通过看“朋友阅读的原创文章”,来了解客户喜欢的文章倾向。这个需要一个项目进行批量收集和分析,从而改善创作的内容。
5、思维上的改变。在鼓励分享的时代,我愿意做一个积极分享的人,再也不想因为更新朋友圈而去纠结自己的形象是否被破坏。而认同自己情绪的释放,也是筛选朋友的一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