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再认知】
昨天,我收到了一条网友留言。
对方说:
“都是从农村来的,和你有共同的生活经历,也喜欢金庸的小说,对你的很多文章,很喜欢。但有关出轨和男人,总觉得你有些偏激,看着不舒服。也可能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出轨的男人吧。”
看到最后一句,我明白了他看了我文章不舒服的原因,然后由衷地觉得对方真是个“对他人诚实”的男人。只是,是否“对自己诚实”就不知道了。
之后,他又补充:“建议你关注一个名叫什么的作者,他对人性、对男人的分析比较到位。你太偏激了。”
虽然我很反感别人上来就给我推荐这个、推荐那个,俨然TA看到的东西才能代表宇宙真理,但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他推荐的作者的名字和文章。
看完后,我想到一句俗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出轨者,看到批评出轨的文章,当然会觉得自己被刺痛了。他们无法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失德行为,就找出“同类”写的“理解出轨者”的文章,或找出有利于出轨者的理论,来给自己蒙上一层遮羞布。
他们潜意识里也觉得婚内出轨是不对的,所以需要靠某种理论和分析来“洗白”自己。
读过这些理论之后,他们内心的羞耻感会少一些:你看吧?我只是犯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吧?男人都是这样的,我不是特例。我虽然出轨过,但我依然是一个好丈夫。
经过这么一番心理活动,他们终于原谅了自己,重新接纳了自己。
要我说,如果他们当真不心虚,还需要给自己的出轨行为找理论支持么?
举个例子:一加一等于二,是众所周知的公理,小孩子都不会觉得这个算式有什么问题。只有当你非要说“一加一等于三”不可,才需要找出各种复杂的理论、模型来支持自己的计算结论。这个理论、模型,最好是绕来绕去的、能把人看晕的、显得自己特高深的。
一个小偷,偷了东西以后,为了洗白自己的行为,也可以找出一大堆理论来为自己的偷窃行为做支撑。比如,偷东西是劫富济贫,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方式;偷东西,是符合人性的,因为好吃懒做是人类的本性;偷东西,只是将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人的手里,本质上对整个地球没有任何的伤害。
很清新脱俗是不是?
但这是典型的“声东击西”。
你用再多的理论包装,也掩盖不了“偷东西是不对的”这一基本“公序良俗”。
这种情况,我不是第一次遇到了。
很早以前,一个中年男找我聊天,说我写的一篇关于男人嫖娼的文章,他看了以后特别不舒服。
他说:“如果你是个男人,你会发现男人有性冲动的时候,如同野兽。仅仅因为老公嫖过娼,女人就要离婚吗?不知道离婚对孩子影响很大啊?”
我说:“你诚实回答我,你是不是嫖过娼?”
他支吾了半天,最后回复我:“这不是每个男人都会有的经历么?”
我没再说话,因为我觉得这事儿可以结案了。
好多年前,我曾在微博上转载了一篇斥责出轨者的文章,并附上了一小段转发文字:“说得真好,就该这样。”
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大叔(熟人来着)发私信给我说:“你转载这种东西,有人看了心里会不舒服的。”
我很愕然:“谁看了会不舒服?你?”
他回复我:“你太小,不懂婚姻。”
他还说,就是因为他出过轨,他才明白了婚姻是怎样一回事,不然永远无法成熟起来。
瓦特?出轨还成为“催熟剂”了?
对方居高临下给我分析了一大堆,唬得我一愣一愣的,让我对婚姻感到特别绝望。
很多年以后,我明白了原因:我当时是被对方“成功人士”的光环所唬住了,所以会被他带偏。
对方赚了大钱、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是真,但这并不等于他在两性关系上发表的言论都是对的啊。相反,很多成功人士对待女人和婚姻的态度,只能证明他在这方面是个渣渣。
对方为了获取成功的那种拼劲儿,值得我敬佩,但对方对婚恋关系的看法,我完全可以鄙视。
这是两个维度的问题,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现在,当我重塑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内心强大、坚定到一定程度,就再也不会被这些人忽悠,甚至能一眼看穿他们内心的恐惧和荒唐。
自己出过轨但最后回归了家庭的男人,特别容易对遇到老公出轨就离婚的独立女性感到恐惧,特别容易将斥责出轨、倡导忠诚的文章视为“眼中钉”。
原因很简单:他无法面对那个出过轨的自己,所以要“掩耳盗铃”。
一个女人,因为丈夫出轨就离了婚,这种决绝可能把他们吓尿了。他们无法处理这种“代入”产生的恐惧心理,就转而攻击外界,于是,“为了孩子”就成为他们攻击这类女性的武器,说她们仅仅因为丈夫出轨就离了婚,是任性、自私,是不懂得关照孩子的感受……
没办法,他们就是这么喜欢“双标”:他出轨的时候可以不考虑孩子,老婆因为他出轨而提出离婚时,他就说你不考虑孩子了。
若是出轨的是他们的老婆,那他们就“双标”得更加严重了:“你你你,不守妇道!浸猪笼!”
你若搬出他们曾经用来为自己的出轨行为洗白的那一套理论来为女性出轨做辩护,他们定然会用鼻孔看着你,然后轻蔑地说一句:“男人和女人生理构造就不大一样,女人出轨的性质怎么能跟男人出轨的性质比。”
一谈及出轨,就说“这不是道德问题,人本质上就是动物,动物的本性就是喜欢交配、繁殖,所以婚姻是反人性的制度”的人,一般都是“双标狗”:轮到别人对自己讲文明、讲道德的时候,就要求对方像个人;轮到自己讲文明、讲道德的时候,就说人就是动物。
你批评他不该婚内出轨,他就跟你讲“男人都是这样的”;你跟他强调“男女平权”“男女在婚姻中的权利义务应该对等”,他们跟你讲性别差异……最有意思的是,他们还特别喜欢让全天下男人都为自己的失德行为“背书”。
啊!他们骨子里散发着的油腻和腐臭,简直没法救。
所以,当身边有人跟我说中年男人都是不安分的,都想出轨的(说得好像女人就不会一样),我就想起一个嫖过娼的男人说过的一句话:“十个男人八个嫖,还有一个没钱,另一个阳痿”。
我只能说,果真是圈子决定认知。
屎壳郎大概也是认为,全世界的动物都跟它们一样,在屎堆里找饭吃。
一个成年人是否出轨,主要取决于他对这事儿的理解、成本和风险的衡量,以及他对自身形象的定位。
确切说,这是他的自由。只要他自己能承担后果,爱怎么折腾就可以怎么折腾。甚至,出轨之后,你想法设法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性,连人类学、基因学、进化论等等理论都搬出来说服自己,也是你的权利。
但是,试图拿这一套理论来说服别人,甚至要求别人对出轨者宽容一些,这就过了。
为什么我们会抨击试图为出轨者“洗白”的人?
因为大量这类人、这类理论的存在,会纵容渣男渣女踩踏底线,扩大渣男渣女的数量,从而恶化整个婚恋环境。
我们相信婚姻制度迟早会消亡,但不是现在。既然大家都是在结婚时宣誓过忠于伴侣,那么,“违背契约是不对的”应该要成为共识。
我们也想提醒年轻的姑娘们,如果一个跟你交往的男人试图找些乱七八糟的理论为别人的出轨行为辩白,那么,他十有八九出轨过或十有八九想过出轨。
当年陈思诚出席某活动,被问及到经营婚姻的方法以及对出轨的看法时,他回答说,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谁都无法避免对婚姻的背叛。
同时他还说到,这个东西(即,出轨)是会有的。每个人的背叛或者游离一定会有,只有那些卫道士会说,除了我老婆,我从来没有对谁动过心。
几年后,我们看到了——他华丽丽地出轨了,然后又灰溜溜地回归家庭了。
网友终于恍然大悟:哦,原来好多年前他就给男人的出轨行为寻找理论支撑了。
出轨的成因很复杂,我们在这篇文章中不想细细分析,但是“婚内出轨行为违反了婚姻契约,不该以任何理由、借口和理论洗白”应该也是一种共识(开放式婚姻那不叫出轨)。
一个人出轨了,可以求原谅,可以回归家庭,这是个人的选择,无可厚非。但是,因为自己出轨了、嫖娼了,就要挑战公共价值观,非要把出轨行为说得多迫不得已、多委屈,非要把全天下的同胞也污蔑成是和自己一样的人,这很“欠打”。
这暴露出来的,不过就是他们依旧没办法诚实地面对内心,无法接纳那个犯过错的自己。
我还见过一个男人,把“出轨”洗白成“缺点”,然后说他老婆不愿意包容他的“缺点”,无法跟他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伴侣“合作”经营婚姻,导致婚姻散架了。
我当时差点笑出内伤。
以他的智商,怕是也分不清楚“错误”和“缺点”(也就是传说中的“不完美”)的区别了。
杀人抢劫盗窃强奸是错误,吃饭挑食是缺点。
出轨嫖娼家暴赌博吸毒是错误,回到家里乱扔衣服是缺点。
公婆粗暴干涉儿子儿媳的婚姻是错误,公婆遇事容易着急上火是缺点。
一个女人跟犯错的人离了婚,就是她不肯包容丈夫的缺点、无法跟不完美的伴侣合作经营婚姻,这是哪门子逻辑?
你老婆还跟你合作个啥?跟你合作搞死自己?
“男人出轨了,妻子也有一半的责任”这种思维我也是严重不赞同的,妻子对丈夫出轨所产生的影响,只是外因。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一个认为招惹小三、小姐的后果足够严重,同时将自己看得比较高贵的男人,大概率上是不屑于去做这种事情的,无论他的妻子如何。
就像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不管穷到哪种地步,他们都不会去偷抢。只有真正实施了偷抢行为的人,才会把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动因归结为社会。
不爱了,可以离;脚踏两船,容易扯着蛋。
在这里,我们不是说,出轨者十恶不赦,不值得原谅。也不是说,一个出轨者因为出轨过一次,就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永世不得翻身。
事实上,你怎么出的轨,后来又怎么回归的家庭,最后有没有离婚,关别人什么事?你老婆愿意原谅你,那你就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过日子去就行了,没人关心你心里怎么想……
但是,要求别人不斥责出轨者,要求别人认同你为出轨辩白的理论,见别人不认同这种理论就给别人定性“不懂婚姻”“观点偏激”“心态不平和”“充满戾气”,就当真有些贱了。
在我这里,评判一个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倡导,就看你是否愿意把你学习和践行的那一套理论教给你最心爱的孩子。
讲真,我相信很多出轨者会给自家孩子灌输“不要偷东西”“不要杀人”“不要抢劫”等思想,但鲜有会教导孩子长大后向自己学习如何出轨而不被发现,不会在孩子面前夸赞自己的出轨行为“棒棒哒”。
原因很简单:心虚呗!自己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所以不想让孩子“有样学样”呗!
如果女性也只需要对不忠行为付出极小的代价,那么,女性出轨的数量一定不会比男性少。
一夫一妻制不是绝对正确的,婚姻制度也可能会消亡,但是“被偏爱就有恃无恐”的人性,男男女女,再过千年也不会改变。
丁俊贵
2019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