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最近又在作啥妖
这两天读完了经典的《系统之美》——一本研究如何解构和还原“系统”的书。
阅读期间,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件事有了新的理解。
这个毛病在一直并会继续在很多人身上反复发作,以至于大家都对“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这种状态产生过极其强烈的共鸣。
我们姑且把它称作“混子病”。
我从系统论的角度去分析它后,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现在迫切的想要分享给您。
1系统究竟是个啥
“系统”,是具有“适应力、自组织、层次性”的玩意儿。
它可以大到一个国家、社会,或者小到一棵树、一个器官。也可以是一套抽象概念,例如货币系统和情绪系统。
事实上,人体本身就是一群细胞构成的生态系统,而整个社会又是一群人的生态系统,我们的生活中,很难有什么事不处在一个个层层嵌套的系统当中。
系统的运行机制极其复杂,因为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常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因此,对于某个系统中的某个要素,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种机制会导致一个常见的误判:系统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引发的后果往往表现在另一个地方,它十分容易诱导我们误判系统的病因。
这也就是常说的“锁和钥匙往往不在同一个地方”。
2混子病与系统震荡
我们的脑中的思考和决策过程,也是一套系统。
混子病其实是这个系统的某一种病症,但我们常把病因归结于“不够坚持”。
这是缺乏系统性视角的体现。
现在,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混子病的临床表现,或许会是“奋斗激情在低水平均值附近周期性剧烈震荡”。
请注意,这里所说奋斗激情的“周期性震荡”现象,既是混子病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更是一个理清其发病原理的重要的线索。
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系统的周期性震荡。
想象一下,当你在酒店中享受淋浴时,如果冷热水混合器与喷头之间,有很长的管道,导致水温不会在你调节温度旋钮时即刻改变。
那么你在调节水温时,很可能会直接的体验到水温震荡的“乐趣”。
为什么?
你肯定能立刻察觉到,直接原因就是那段“很长的管道”。
是它在温度旋钮和实际水温之间施加了一个极其关键的时间延迟,导致我们无法对当下调温操作获得及时的反馈,而错以为是我们调温的力度不足,进而加剧调节旋钮。
而一旦过热(或过冷)的水到来,我们又会因为应激反应而过度的朝反方向调节水温。
如此循环数次,就会造成水温在短时间内的“周期性震荡”。
3混子病的系统发生
现在,我们来看看混子病中的“奋斗激情”,是如何在我们的决策系统中,低水平周期性震荡的。
在混子病系统中,有着这样一些要素,包括外界刺激、激情、行动,以及连接这三个要素的其他要素,它们共同组成了下面这个回路。
它一般是这样运转的:
1→3:某一天,外界刺激(如同事突然升职加薪),导致我引发了自己期望与现实的对比,这种差异激发了我奋斗的激情。
3→5:在奋斗激情的催化下,我展开了一系列规划,然后照此行动。奋斗激情被持续释放并增加。
5→6→3→7:我有一定概率逐步取得成效。这会逐渐缩小我期望和现实间的对比差异,进而暂时降低奋斗激情到正常水平。
7→1:我在尝到这种模式的甜头后,下次再面临外界刺激时,很有可能会强化调动奋斗激情,再次开展下一阶段的奋斗,最终实现了我对外界刺激的调节。
期间,奋斗激情的变化水平如下所示。
然而然而,这是最最理想的情况,因为我们从行动,到取得成效,可远不是划一条连线这么简单。
从行动到有成效,往往藏着一根巨长巨长巨巨长的“管道”,引发巨大巨大巨巨大的时间延迟。
主要原因是这个有一个投入的阈值,我的投入必须要超过某个阈值时,才可能获得反馈。最著名的案例是“一万小时定律”。
因此,我们几乎没有办法在一个陌生领域内,立刻获得行动反馈。这才是混子病的最大的系统性病因。
现在,我们在上述系统的行动和成效间,加入一个时间延迟,再次推演它的运行情况,就能够很好的体会奋斗激情在这个系统中的周期性震荡。
1→3,3→5,其发生规律还与前述的动态一致。
5→6:因为存在时间延迟,导致行动迟迟无法触发成效获得反馈。此时,我可能会加强激情的短期投入。
6→3:但由于始终缺乏行动的反馈,激情始终无法得到补充,极大概率会逐渐下降。更重要是,缺乏反馈会进而带来无用感和挫败感,这会导致激情继续下降到低于正平常值的水平。
3→7:为了应对无用感和挫败感,在没有行动反馈的情况下,我们能选择的方法只能是逐渐放弃或继续投入。然而,当我选择继续投入时,在获得成效之前,还会更频繁的反复作出选择。每面临一次新选择,放弃的概率就会增加一次。
最后,大概率我会在某个路口选择放弃,以这种方式消除期望和现实的对比所带来的差异,这也实现了我对外界刺激的调节,完成了一次系统运行。
7→1:直到下次刺激来临时,基于上一次的失败经历,我的归因极有可能聚焦于我不够努力,或者不够坚持。并且,会因此强化此次行动的期望,进而提高此次行动的强度。
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期望越高,对行动反馈的延迟就越难以忍受,这会进一步加剧激情的消减趋势,加速降挫败感和无力感的到来,最终使放弃更提前的到来。
到此,我们发现了,这是一条混子病的正反馈调节通路:每放弃一次,就会使下次放弃来的更容易。
这也是常说的“陷阱”的系统性成因。
让我们再看看在这套时间延迟的系统,激情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形态。
没错,是震荡。
是奋斗激情处于低水平的、周期性的、越来越剧烈、越来越迅速的震荡。
这呈现这种震荡趋势的奋斗激情的调控下, 我们的行动,也只能就呈现出这样的周期性震荡。
混子病的系统发生就是如此。
4混子病的处方分析
于是于是,我去逼乎搜索了一些应对“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状态的高赞回答。
发现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纠正目标错位,建立正确反馈
比如,某个女生在路边突然看到一位健身达人,身材正是她期望的样子。她暗下决心,减肥瘦身,然后办了一张健身卡。最后半年过去了,她几乎没怎么去过健身房,不得已转让会员卡。
她的问题在于目标错位了。从她做出的行为结果来倒推,显然,她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身材不够好,而是外界给定义的身材标准引发的身材焦虑。她需要的不一定是期望的身材,而是平和的心态。
事实上,那份焦虑在她下决心并且购买健身卡的时候,就已经被解决了。因为她坚信我已经为此做出了决定,并付出了努力,问题在那个当下已经被解决了。她自然而然不会再去健身了。
希望她不要错误的觉得,自己又再一次“减肥失败了”,她不过只是把自己的真实需求弄错了。(但这个解决方案的确不是根本性的,所以会反复发作)
但是这个案例也说明,确实可以通过重塑目标来消解对自我的“错误判断”。
第二是,分解宏大目标,降低时间延迟
有时候我们确实正确的建立了目标,但是它太过宏大,导致我们迟迟不能获得反馈。因此我们可以自主设置分级绩效,使反馈提早到达。
比如当想学习一门新技能时,例如搞公众号,不要只看着今天没有爆款文章,明天还是只有几个熟人粉丝,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这次把选题定好,下次把逻辑简化,再下次把排版优化等等,先做好内容,再去做互动和运营等等。
学会设计好目标梯度,让自己实现阶段性成长。
第三是,设计操作规则,降低任务难度
这是最多的答案,通过设计一些面对问题时候的小技巧,来降低自己投入必要努力时的困难,延缓挫败感或无力感的到来。
例如:“困难的事情最先做——解决开始的为难情绪”、“番茄时间工作法——解决注意力的边际效应”,“每日复盘——及时找到潜在问题”等等思路。
都是具有实操性的建议。
5系统视角真有趣
现在,回过头来。
让我们再综合考量上面的三种破局思路,似乎都在我们的第三部分剖析的系统动态中有迹可循。
目标错位的问题容易在从外界刺激到对比的环节中出现,目标过大的问题容易在从激情到规划的环节中,以及行动到成效中出现,而任务过难也出现在从行动到成效的环节中。
这说明我们前述对“混子病系统”思索在一定程度上是触及了核心要义的。
这也反应出系统性思考对于发现、分析和解决我们遇到的复杂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既然我们生活的所有细节几乎都处在一个个层层嵌套的系统当中,那学会并精通这种系统性视角,并用以分析和解决问题。
显然是一项可以对很多困惑进行降维打击的技能,值得长期的、仔细的、反复的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