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人生》是我读了很久的一本小说。刚开始读时觉得特别无聊,一个热爱打扫卫生的古板老女人的故事,无趣,平淡。读到中间,却欲罢不能,后半部分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
如今,读完,若再问我这本书是否值得去读,我会说:值得。虽然讲的是一个平凡的老女人与菲克新和小苏打的故事,但整个故事的结局却是“救赎”。
还记得去年读《月亮和六便士》,男主人公毅然决然地抛弃妻子追求自由和梦想,没有一丝动摇,没有一丝情感,与《清单人生》的女主呈现了鲜明的对比。布里特.玛丽一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她从未自己活过。生活一层不变,相当无趣,没有一丝波澜,她呆板、古怪、执着、固执,她的生活从来不存在绚烂的色彩,她的日子60年如一,几乎没有变化。她用菲克新和小苏打拼命地打扫卫生无非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其实也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深处都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爱,这是人性本源。
63岁的布里特玛丽,一直靠一纸清单生活,她觉得清单是她生活的全部,她严格按照自己的清单设定并执行自己每天的生活清单和安排。在得知丈夫出轨后,布里特玛丽到就业中心找工作,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博格,成了娱乐中心的一名清洁工作人员。
她在博格认识了一帮热爱足球的孩子们,认识了做轮椅的女人,认识了银行,还认识了令她脸红心跳的警察。在这里,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的清单不再适用,她的生活变得与以往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一团乱。又是阴差阳错,她成了博格孩子足球队的教练,在做足球教练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孩子们至真至纯的情感,她开始敞开心扉去关爱孩子们,去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在成为足球教练后,她的丈夫肯特来到了博格寻找他,肯特已经回心转意,在缺少布里特玛丽的房间和生活中逐渐意识到了布里特玛丽的好,布里特玛丽本想与肯特复合,但又纠结于与在博格遇到的警察的情感。
在故事的末尾,在孩子们的驱动下,布里特玛丽没有选择肯特,也没有选择令她脸红心跳的警察,而最终选择了她梦想中的巴黎。孩子们为她准备了足够开到巴黎的汽油,让她开向自己梦想中的巴黎。
回顾整本小说,有两点感悟:
1.每个人都需要爱和被爱,每个人都需要“被需要”,但不要在“被需要”中迷失了自我。这其实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被需要”是对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证明。布里特玛丽认为肯特需要她这样,所以她才会几十年如一日的打扫卫生、当好后妈,任劳任怨,义无反顾。可当肯特宣布不需要她时,她却不知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布里特玛丽将自己的存在的真正价值忽视了,而完全放大了自己的存在对于别人的意义和价值。还记得电影《无问东西》中所说:你才是最重要的。是的,无论何时,都要认识清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自己有好好爱自己才有更大的能力去爱别人,我只有照顾好自己才是对家人最大的负责。
2.无论何时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
梦想之所以被称为梦想,是因为它如梦一般遥远。昨天看电影《新喜剧之王》,女主角如梦追逐演绎事业的梦想吃过很多苦,受过太多白眼和唾弃,之所以叫“如梦”就是因为她的长相资质确实离圈里的女主的标准相差甚远,可最后,在逐梦的过程中痛哭流涕,选择放弃又选择了继续坚持后,女主终于如愿成了最佳女主角。逐梦其实不在于最终梦想的实现与否,不在于是否最终得到(当然得到是最完美的结果),逐梦真正重要的却是逐梦的过程,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所体验到的人生百态、苦辣酸甜,这才是人生最为丰富的经历,这才是人生成长最丰富的养料。
故事的最后,布里特玛丽得到了救赎。在63岁的年纪,奔向梦想中的巴黎,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态度,这才是人生该有的追逐。
那么,您是否也在努力奔向你的巴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