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失败乃成功之母”,面对孩子犯错,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想聊聊这个话题。
“ 犯错误”这三个字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真的是太常见了,可是不管是通过讲道理来纠正还是通过责备打骂甚至惩罚,孩子还是会犯错,甚至有时候还会犯同样的错。既然犯错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就要学会帮助孩子从错误当中去学习,让孩子有效犯错。
前几天没事带着宝宝出去散步,看到小区里面一位妈妈很气愤地“教育”着自己的小孩“这个都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还是这样,一点改进都没有?你是故意气我的是吧!如果是这样,那你以后都别跟我说这事了”然后妈妈转身就走了。看到这个熟悉的场景,我心里不由感慨,这样的事情貌似天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呀!虽然我不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我想应该是孩子在什么事情上犯错了,而且是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把老母亲给气坏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人的一生都要犯很多的错误,然后才能从错误中不断学习成长,但是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犯错的容忍度往往都是比较低的。当孩子犯错时,家长更多采取的方式是“教训”或“惩罚”。目的都是希望通过这些严厉的手段来阻止孩子再次犯错。但父母面对孩子犯错的这种态度是否真的可以给孩子成长带来想要的结果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值得我们每个父母深思。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犯错受到了父母“恶性”的惩罚,那么以后这个孩子的行为表现会容易产生两中情况:第一,孩子为了减少犯错,在做事情中变得更加“谨慎”,特别是面对新的事物和挑战时,都不敢轻易去尝试,因为他害怕失败。所以这样他就可以有效的减少犯错的机会;第二,孩子为了避免犯错而受到惩罚会选择说谎,逃避和承担责任。不管是哪一种结果,我相信都不是我们家长想要看到的。所以说我们父母面对孩子犯错的态度和做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发展。
事情本身没有好坏,好坏在于当下的看法。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往往容易看到这个事情不好的一面,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作为家长能否有智慧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和在犯错的经历中得到的更加宝贵的经验和启发呢?
曾经有一位法国著名的化学家因为在化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当记者采访他,问道:“你今天获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跟你童年的家庭教育有什么因果关系吗?”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太有了,我今天取得的成就应该一半要归因于我的母亲”。“有一件事让我终身难以忘怀。在我5岁的时候,有一天我跑去厨房的冰箱拿牛奶,当时那个年代的牛奶是玻璃瓶子装的,3斤重的牛奶放在冰箱里,当我把牛奶从冰箱里拿出来拿在手里一下子没抓住,“啪”的一声,三斤装的牛奶打在厨房的地上。当妈妈听到响声立马从房间里面跑了出来,一看整个地上撒了一地牛奶,满地都是玻璃碎片。我当时以为妈妈会打我一顿,结果是妈妈愣了一下突然笑了。说:既然牛奶都已经撒了,那你看看它还有什么用么?别愣在这啦,你不是折了很多纸船么?这地上现在不就是一片白色的海洋么,你赶紧去把纸船拿出来,我们在这白色的海洋里划船比赛啊?于是我跑去房间把我折叠好的纸船拿出来,当我从房间跑出来时,妈妈已经把地上的玻璃碎片收拾好了。于是我们在这片牛奶的海洋里玩起了赛船比赛,大概完了20分钟,纸船也都湿了。于是妈妈说:好了,我们也玩够了,牛奶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那我们一起把它收拾干净吧。于是我和妈妈一起把地上的牛奶和打湿的纸船清理干净。接下来妈妈把我领到我们家院子里面,找到一个一模一样的空玻璃瓶,然后灌满水跟我说,宝贝,你刚刚撒了牛奶是因为你不会拿,方法不对,接下来妈妈教你怎么拿,右手拿着瓶颈,左手托着瓶底,这样就不会打碎了。来你试一下。于是我按照妈妈教的方法紧紧握住瓶子在我们家院子里来回走了十几次。妈妈看到我已经熟练掌握了就说,好了,你可以去玩了,相信你再也不会打碎你玻璃瓶了。他边回忆边说“这件事影响了我一生,也改变了我一生。”这件事给我了两点启发:第一点启发是:妈妈把一汪已经没有用的牛奶变成了海洋,变成了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玩了20分钟。在我一生的研究实验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实验,每当我面对实验失败时,我总能想起当时跟妈妈的这个场景,于是我就思考,这个失败的实验还有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其实我接下来的很多科学发现都是在失败的实验中发现总结出来的。第二点启发是:人都会犯错,只要能改正过来就可以了。所以我从小就不害怕失败,不害怕犯错,每次犯错的时候我就停下来思考,我应该怎么改进?我学会了什么?于是我总是能不断尝试和突破自己。这也是我今天取得成功最关键的秘籍。
对心理学有所研究的人就能深刻明白,一个人在童年成长过程中,如果由于无心犯错而受到父母恶性惩罚的话,那么他的潜意识里面就容易留下恶性心锚,害怕失败、害怕犯错。如果一个人留下这样的一个心锚,当他到了成年的时候,面对事情就容易害怕失败、害怕犯错、害怕失去爱、害怕面对困难和挑战,那么他的这种心智模式就注定了一辈子会平庸。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允许孩子适当犯错,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少一些指责和打骂,多一些理解和帮助。
有心理学家曾经提出,“有效犯错”往往比“无效成功”重要的多。孩子只有不断的“有效犯错”,他才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和学习。比如现在学校经常布置一些手工作业,有些孩子回到家里直接让家长“包办”,那么他交上来的肯定是一份非常完美的手工作品,而有些孩子依靠的是自己的创意和思考,交上来的是一份看起来特别笨拙的手工作品。这个现象我相信大家都有遇到过,甚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父母也经常非常纠结,到底该不该“出手”帮助孩子完成这个作业还是接受孩子的失败?根据心理学家的理论,前一种孩子的成功叫做“无效成功”,后一种孩子的失败叫“有效失败”。因为后一种孩子花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体验,虽然由于能力有限最后的结果是“失败”了,或者表面获了比较低的评分,但他这种“失败”的经历和体验显得更加珍贵和有价值。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所以作为父母允许孩子有效犯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格局。
当我们看到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最有效的方法是给孩子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而不仅仅是口头的责骂。发现问题就问题本身提出解决方案,刻意练习,通过练习反馈和改进,然后进入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刻意练习~结果反馈~思考改进~再次练习”良性循环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可以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且容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安全感,同时还会激发起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坚信,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愿意当一个“坏孩子”或者一位“差生”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欣赏。当孩子犯错或者面对失败的时候,也恰好是他成长和提高能力的机会。面对错误,欣然接受并解决问题,面对失败,坦然面对并积极寻找价值!愿每个家长都能认真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力争做一位有智慧大格局的家长。
本人简介: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也是一位爱好学习家庭教育的家长,本人没有优秀的文采和华丽的语言,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分享可以得到更多家长朋友的共鸣!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认知,如果水平有限也恳请读者谅解和指正!谢谢
生活有点苦,一起给它加点糖吧!愿:我的分享你能悦纳,你的感受我来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