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当拿起书专注去看时,才能真正看进去,也才能越看越快。不要总是想看而没有行动。
就像一位老师讲写作一样,不要等想好了再去写。当你拿起笔写起来时,就会有语言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让你继续写下去。才会有可能完成,没有行动,永远没有完成。“行动力是成功的唯一捷径。”只有行动,才有可能成功。
无论是看书还是写作,或者其它什么事情,都要有行动力。只有行动才知道自己行不行,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隔岸观看,永远到不了彼岸;行动迟缓,会有可能半途而废!
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四川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想去南海,而富和尚说你凭什么去?穷和尚说,凭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说自己几年来想买船而去,还没有去成 ,你又怎么能去呢?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很惭愧。从四川到南海有几千里远,富和尚不能去,而穷和尚去了。这说明了当我们有了目标就要行动,即使条件再差也能取得成功。否则即便条件再优越,而没有行动力,也不会成功。
生活中,有多少富和尚这样的人,内心有自己的理想,却总是想而没有行动。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当自己有了理想,有了目标,就要行动起来。想成为一个作家,想读书变现,就要拿起笔不再放下。永远记住“行动是成功的捷径”。
一个女孩,报考了自己喜欢的研究生专业,结果失败,却出乎意料地遇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对于今年是考还是不考,她纠结了半年时间。
在《拆掉思维的墙里》,古典提到了“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花时间郁闷,是“等待成本”;花时间尝试,是“穿越成本”。这位女孩用来郁闷的时间,如果是每天5小时,一共6个月,那就是9000小时。而她去年考研差3分的成绩,她学了3个月,每天4个小时,她的穿越成本就是3760小时。等待成本几乎是穿越成本的2.4倍。
这个女孩陷入了一个心智模式:越等待,越没有时间和信心;越没有时间和信心,就越不敢考。她会在考研之前放弃,然后在新的一年里继续犹豫和焦虑,消磨她的信心和能力,直到完全放弃考研这件事。
当一个人的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成本的时候,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也就是“等死模式”。
我们常说,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来等待的,而是用来穿越的。因此,当我们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把所有事都准备好了再行动,而是当我们想的时候就开始行动。
就像写作,如果不行动,永远不可能完成一篇文章,我们只有行动起来,先把文章完成后,再进行完美。
与其磨磨蹭蹭犹犹豫豫不敢行动,总想等自己准备好了再开始,总想等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再去做,不如展开行动,只有在行动中才能不断提升能力,突破“等死模式”,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