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怒放,形容内心高兴极了。第一次真切体会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在小学。当时读书,都是要本行的。如果运气好,遇到爸爸下班,也可以搭乘他的凤凰加重自行车的,但那样的机会太少。每日里早上去,中午回。午休后去,下午回。就是以现在成人的速度来步行,一个单边也是要耗时20分钟的。不知当时,小小的自己,每天是怎样这样来来回回的。
在家和学校之间,路线不复杂,从家出发,上一个小坡,上完小坡,顺势左拐,直走就到学校,那个小坡,那个拐弯处,恰好就是一半的里程。当时不喜欢从家到学校,更喜欢从学校到家。其原因是去学校的路上要上坡,回家的路是下坡。现在想想,那个坡都可以忽略不计,就是抬腿几步路的事,这也叫坡?估计当时不喜欢去学校的路,大概是因为要赶时间,不能迟到,一路狂奔,无心欣赏路旁的风景。而放学路上,无忧无虑,可以和同学三五成群,嘻嘻哈哈地回家,还可以在回家路上,选一个路边趴在人家门前的台阶上一块做作业。做完作业,再收拾书包回家。
那是一个上午放学,自然是没法和小伙伴一块玩耍着回家,因为要赶着回家吃饭,不然会没时间午休的。就这样一路兴兴冲冲地奔着回家吃饭而去,拐弯处是一家工作,几个高烟冲上股股浓烟,正直冲向高空。那时,可没有环保这一说法。大家还会因为,此处有工厂而受益,谁又会去关心其他呢。何况,那家玻璃制品厂,时不时地会把不合格产品倾倒在路边,老人和小孩会欢天喜地地去捡拾,做为自己心爱的宝贝。当然,我是不去的,因为家长不允许。
拐过弯,还没下坡,视线就变得异常开阔。用方圆十几里来形容其视野,不是夸张。当然,小孩子那时,哪知道什么视野开阔,哪知道什么方圆十几里。当时,只知道,哇,转过弯,人站在高处,前方,远处,一大片一大片,全是金灿灿的菜花地,那些菜花,那些金黄,从你的眼前向前涌去,一浪又一浪,一大片金黄的海洋,就在你的眼前。恰好,阳光也来眷顾这片油菜地,光线似乎在人一转过弯的时候就变得更加明亮,人一下由一个工业社会进入到农业社会,那些玻璃制品,那些加重自行车,那些校门口流动的小商贩统统没有了,有的只是花的海洋,金灿灿的晃眼。就在这一时,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情绪波,从心地光速般窜过,心中有繁花盛开。而且,这花是无数的重瓣,一重又一重地快速在心中盛开,永无止境。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一个词——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