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知道一件事对你有帮助,为什么不去做呢?
最近又开始发愁了,不知道感悟要写什么了,每天的生活依然是满满的安排,满的回到家后就只想躺着了,出差的日子基本都是在办公室度过,如果没有互联网,我想我基本要与世隔绝了,没有生活的日子最容易让人疲惫,甚至有点烦躁。
自从我制定了写感悟的计划后,就经常苦于今天我该思考些什么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我才知道我能输出什么,而且最好能让这些输出有用。我不知道我这么想对不对,是不是有点偏离了原来的初衷。昨天我一个人在公园里走了很久,我想安静安静,平时长时间的加班让我很少有机会独处,心中也积累了些许疑问需要解决,所以我决定出去走走。散步真的有助于思考,这个我感觉得到,也许经常做这件事的话,更有益与我的思考。基于散步这件事我发现了自身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知道散步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不太愿意花时间去做这件事,除非我觉得很有必要走走了,我才会去做。然后,我意识到我其实知道很多事做了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但是我就是不愿意花时间去做,除非哪天实在不得已了,我可能才会想起做试试。比如学习一门课程,我明知道重点是践行,但是我却只想去听听看看,不愿意在行动上花时间,我知道好好读一本好书比范范的看很多书都有意义,但是我还是会去范范的看很多书,而不愿意静下心来深入的去好好的读透一本。这是思维惰性导致的吗,或者我潜意识里就不认可做哪些事能给我带来多少改变,保持现状挺好的。
思想决定行为,会不是认识模式出了问题?
其中一个因素应该是我感觉不到做这件事能给我带来多大好处,所以倾向于按照最省事的方式来,尽管我知道省事的方式结果并不好,但是这结果到底有多不好我也说不清,但是总体来看对生活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所以大脑就选择了较简单的做事方式,也就是保持原状,除非这件事不做不行了,我想这才会开始改变。
另外一个因素,我认为就是我不愿意花时间在那些有益的事情上,我总想花时间干更多的事,这样我才会心安,又因为我虽然做了很多事,但是并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所以才导致了我现在矛盾的心理,想要好好做事,却又心不甘情不愿,结果就是保持现状然后继续纠结这一切。这是严重的内耗啊,如果我每天的注意力都是在解决这个矛盾上,那我哪还有时间投入到哪些重要的事情上去,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为什么我不愿意花时间在正确的事情上呢?是不是我潜意识其实是焦虑和急躁的,所以不愿意耐下心来踏实做事。我接受不了我现在的的进步太慢了,所以我总想做很多事情,而每天的不安又让我更加急躁,结果就处在了知道自己这么做不对-心理急躁继续这么做-反思这样做不对-不愿改变继续保持原样的恶性循环当中,惶惶不可终日。
是因为我心智不成熟导致了我认知模式有问题,进而导致我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吗?我现在还无法清楚的回答自己这个问题,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隐藏着。Live with it,直到有一天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