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学校(136)

        建校98年,11个班,195名学生。“马上就可以称之为“百年老校”了,但是规模好小啊!”这是我对成福国民小学的第一印象。

        家境弱势学生占60%,特殊学生(自闭症患者,智力障碍者等)占10%。“这是个特殊教育学校。”这是我对成福国民小学的第二印象。

        房子是旧的,教室是旧的,操场是旧的,到处都有泥土和青草,没有刻意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各种标语……“这个学校真的挺普通。”这是我对成福国民小学的第三印象。

        读了李镇西老师《一所让人惊奇和感动的学校》, 如果你们仅仅只凭我的这些介绍,那这所学校在你们心中肯定就是城乡结合部的最普通的一所小学。

        可我越读越被这所学校所吸引,虽然只有短短的四页半,可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温度。

        有温度的学校,有温度的教育,光是想想就觉得温暖与美好。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师体会不到了呢?教育本来的样子到底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所位于台湾新北市的小学为什么却能百年来秉持初心,成为一所真正充满爱的学校呢?

        李老师的一句话震醒了我:为什么最好的医院收治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而最好的中学招收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医生与教师各自的价值在这里区别开来了。教育的意义何在?

        教育的意义何在?我想在这所学校里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一、让孩子感受充分的自由与快乐。在这里孩子们不用拘泥在教室里上课,一幢渗水的老房子改造成的池塘,便可以成为孩子们上课学习的地方,他们可以穿着防水服,拿着相机来给植物和昆虫拍照。他们上的不是摄影课,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条条框框,但却在不经意间学会了相机不小心掉水里该怎么办,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感受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以孩子喜欢的摄影为载体,进行了生态环境教育。在水里上课,拨开水里的水草和浮萍,拿着学校给准备的相机,观察自己喜欢的植物、昆虫。这是多少孩子甚至是大人梦寐以求的课堂!可如今我们的教育呢?上任何课都要思虑万千,带着孩子在水里上课,万一孩子有危险怎么办?万一相机掉水里怎么办?万一家长心生抱怨,说我带孩子不务正业怎么办?即便会有这样的想法,可也总是一边思虑,一边自我否定,最后不了了之。我们看似规矩的课堂,实际上束缚了孩子们天真快乐的天性。

        二、有温度的课程与校园文化。成福国民小学学校虽不大,但是却开发了“生态环境”“环境行动”“生活应用”“艺文创作”四大类课程,每一个课程都分设了许许多多小的主题,并有相应的教学环境设置。在这里孩子们会自制手抄纸,烧炭做炭笔,做饭,煮汤圆,没有花里胡哨的校园文化,没有精美的文化墙,没有高大上的大理石地面,瓷砖贴墙,喷泉,体育馆,但却又处处彰显着文化,每一处都是孩子们学习,尽情成长的地方:一排木桌,一个雕塑,,一台砖灶,亦或是一棵大树,都是孩子们的课堂,实践便是课程。用自己做出的手抄纸写字,用自己烧制的炭笔画画,自己亲手做的饭……想想都觉得骄傲与自豪。这里的课程没有说教,更不存在教学设计,只是静静地让孩子体验,但所有的教育追求都写在了孩子们快乐的脸上!所有的校园文化都体现在了教师与孩子的幸福里。

          三、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这种爱无关孩子的年龄、性格、智力、成绩……前面提到,成福国民小学有一部分特殊孩子,他们虽然先天有缺陷,但来到这里,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这里的老师不拒绝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他们享受和其他孩子一样平等的爱。在爱中成长,他们也可以从容的讲解微距镜头里的昆虫,也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举办摄影展……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阳光、快乐、自信、勇敢!老师对孩子的爱,体现在每一个孩子,包括特殊儿童的身上,时刻让他们感受到作为一个独立人的尊严,体会到成长的快乐!这是一所真正充满爱的学校!

        学校之所以有温度,是因为它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让老师们体会到了幸福,学校有温度,我们的教育也就有了温度。让阳光照进每个人的心田,让快乐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这便是最好的教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