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ABC模型(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A 1: 今天中午,我辅导孩子写作业,孩子学习完了,在客厅玩手工沙子游戏,我在学习,看了一下表,想起了孩子老师要求下午6点交作业发到微信群,我想了一下,停下自己的手头学习,把孩子要做的语文,数学作业写在纸条上,交给在玩的孩子,害怕孩子忘了,就给孩子读了一遍作业,读完时,孩子说不知道啥作业,我内心火就来了,开始声音放高,用命令的口气,要求现在立刻马上写作业。孩子不高兴的走到房间,开始写作业了,我对老公说,每次我大声说,孩子才会自己去写作业。过了15分钟,孩子给我说作业写完了,我开始拍照,把作业发到作业群。
结合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好的结果会激发重复的行为,每天我以把孩子的作业辅导完发群里为目标结果,每次都是要求孩子去完成作业,孩子就会好好写作业,所以自从孩子上一年以来每次辅导孩子作业时都会很严肃,孩子不写作业时就会发火,因为每次这样孩子就可以完成作业。
终于找到了,辅导孩子为什么容易发火的行为方式,因为自己潜意思认为严肃大声了,孩子就会完成作业。我也在思考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去完成作业,表面上我的目标结果达到了,但是我不希望这样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对孩子不公平。每天和孩子相处,交作业发这个结果,和不生气这个相处结果,我到底希望哪一个?我需要改变自己的结果,以不生气为结果。让孩子自己主动写作业,调动孩子的自觉性去学习。
A 2:疫情期间,孩子听课不停学,目标不发脾气和颜悦色的和孩子沟通孩子也能完成作业。
前提条件:我为什么要想达到不发脾气的目的,需要和颜悦色的交流,因为这样对孩子,对家庭,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宜。
具体实践:从2.11-2.15,6天时间,早上起把课表给到孩子,和颜悦色的给孩子说,宝贝这是你今天的课表,对着表,听老师的课程,妈妈要去忙自己的事情了;中午12点把作业写在纸条上,告知一遍。(不再唠叨重复提示)。给孩子说话时,语调放小,每天晚上重温一下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感受一下对孩子和颜悦色交流的家庭氛围可以实现吗?把和颜悦色的字打印出来,贴在电脑桌上,提示自己。
希望家庭和颜悦色沟通的家庭氛围,孩子也能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