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战略布局,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曹操和孙权家大业大,不可与之争锋;明确了当前刘备自己的处境:不能跟曹操和孙权死磕;找到战略空白点:荆州与益州;并基于此提出一整套战略方案和行动部署,由此,刘备扭转乾坤,转败为胜,帝业终成。
在刘备成就霸业的过程中,“隆中对”的战略意义是毫无疑问的,由此也成为了千古美谈。不过很容易被忽视的是,在这套战略的背后,还隐藏着原有战略方向的转移、原有阵地的放弃。道理很浅显,然而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人也知道战略的伟大,但还是容易盯住眼前的、局部的利益,不肯放弃。
比如,研发中是否要在专利申请的同时,拿出或者分出一部分经费来做专利分析与分析布局?
当前,申请专利的好处,大家整体上虽然理解的还不够深入,但基本上都接受“有了创新尽快申请专利的观念”。而对于为研发提供方向、思路,为成果的有效保护、让企业的创新优势更好体现的重要工具——专利分析与布局,却难以被大多数创新工作者所接受。其实,专利分析以及专利信息利用,我们国家已经正式推行了7、8个年头。但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专利授权还能看得到,局势分析,技术分析、布局策略等,没有什么价值。有钱,还是多申请点专利比较靠谱。言外之意,专利分析和布局,是不靠谱的,没用的。
作为一个知识产权工作者,每当听到这样的言论,只能扼腕叹息!
随着世界技术竞争的日益激烈, 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加强研发的同时,纷纷加快了专利分析与布局的步伐, 其目的是在全球获得战略性的控制力。然而,专利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虽然经历了30多年政府的强力的推动和支持,但我们国家国民整体的知识产权意识,以及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大家还是非常朴素的认为专利越多越好,有专利就有保护。
孰不知,有专利不等与有保护。另外,专利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创新成果的保护。除了保护创新,专利已经成为了一种战略武器,专利策略的灵活运用可以为创新主体带来好处不仅仅是用利润所能描述的。
这里,我们姑且先把专利看成是能发挥“进攻”和“守卫”功能的士兵,士兵越多越好也没有错。问题是,我们都不知道敌情,不知地形,没有做好情报收集和分析,也没有基于情报分析科学的制定战略规划,就匆匆忙忙的(尽早申请,提前公开)把士兵派到战场了。这些士兵到了战场,具体在那里安营扎寨?相互如何配合?进攻哪个山头?还是守卫哪个战略要塞?敌人的动向?我方的战略目标?等等均没有规划。可想而知,这些士兵的战斗力如何,命运又是如何!——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当前,我们国家大多数企业或者研发单位的专利工作现状。
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任重道远。作为知识产权工作者,我们依旧满怀激情,积极布道。同时,呼吁国家在给予大量的经费资助、项目支持,积极推动申请专利的同时,在专利信息分析与利用方面还需加一把火,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认知能力需要更多光芒来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