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于自栽”。与武夷不期而遇的人,赏了它的碧水丹清与东南之秀,憧憬了它的风景秀丽和千年学府,追崇了它的文人风骨与理学光芒之后,你一定不要因错过武夷岩韵而遗憾;
“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在武夷久久不愿离去的人,无论你是否走进武夷精舍寻找过朱熹的踪迹,有没有在武夷宫逗留一睹柳永风姿,在没在九曲溪被碧水云天涤荡了心灵,有没有在天游峰上攀阶而上时思索人生,你都不要因和岩骨花香擦肩而后悔。
赏山川毓秀,当在武夷山;喝武夷岩茶,当在武夷山。也许走出这个地方,你欣赏到的风景也不再有岩韵灵气,喝到的武夷茶,也不再是真的武夷岩茶。
01 岩韵,我真实穿过你的气息
也许很多喝茶的人并未去过茶山,也仅将岩茶当作茶的一个品类。对岩韵的感觉,有些人觉得这应该就是一种岩石味儿,有些人觉得是茶叶在被岩石包围的环境中生长而带有的韵味。文字上这样记载岩韵:“岩韵”俗称岩石味,也称“岩骨花香”。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回味持久且深长、而能长留口腔,又称“茶底硬”、“骨鲠”。
其实,任何一种文字的说明和描述,都不如亲抵武夷山,品一泡假不了的武夷岩茶来得实在,这种感觉,何其直观。武夷岩茶岩骨花香韵味的特征,就是在冲泡七八次之后,依然有浓重的茶香——这就是岩韵。
武夷山,只有两个地方的茶叶最为天然上乘和珍贵——武夷山景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出了这两个范围,任何一个地方的岩茶,都只能算做周边,品质不可同日而语,更何提岩韵。武夷岩茶,只不过随着市场持续上涨的热度,逐渐被广义化了,只要在武夷山附近,那么很多流通的茶叶也都称为武夷岩茶。也许以后,我们再提起武夷山真正意义岩茶的时候,应该加个定语:武夷山景区岩茶。
以往我们总有这样的认知:景区里的东西都是最贵品质还不怎么地的,但是懂茶的人都知道,武夷山的好茶,恰恰都在景区!你能看到多少,那么就只有多少。
看看我们踏过的地方,是不是透过照片都能闻到岩韵的气息?
02 三坑两涧,水帘洞旁九曲溪畔
其实,真正的武夷岩茶都是有山头的,说不上名字自然也便是打着武夷岩茶名号的“泊”来品。武夷山整体生态环境优越,土质与外山有着极大的区别,三坑两涧、水帘洞旁、九曲溪畔的土质多为岩石风化后的砂砾土壤,结构疏松,酸度适宜,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是武夷岩茶最好的生长环境。
武夷岩茶之所以品质高尚,是由于它具有优异的茶树品种。据传英发起鸦片战争,其目的不仅是向中输入鸦片,还有一个不可示人的秘密就是抢夺“大红袍”等武夷岩茶的树种,拿到印度去培育。鸦片战争前夕,两广总督梁章钜曾感叹;“该夷(指英)所必须者,中之茶叶,而崇安所产,尤为该夷所醉心。” 还据传,当年苏联家元首赫鲁晓夫向毛泽东主席要了6两大红袍后没喝够,毛泽东主席开玩笑说我已经给了你“半壁江山”,你还不知足!关于武夷岩茶,关于大红袍的传说始终在民间流传,一直美好......
碧水青山,飞翠流霞。茶区群山环抱,山下幽涧流泉不绝,山间云雾常年弥漫,加上光照适宜,更无风害为岩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武夷岩茶饮后齿颊留香,香高而悠远,味醇而清沁。茶汤橙黄,叶底明亮,绿叶红边镶,七泡有余香。
03 焚香煮茶,与君岩韵之约
岩茶之绝妙在于韵。独享大自然惠泽,兼取红、绿茶制作之精华,一泡好茶,一泡即知。
与我们的制茶师交谈,了解了更多专业的制茶工艺的知识;与我们的茶艺师交流,知道了不少此前未知的茶礼。比如斟茶要低,防止茶香散发,避免产生不雅泡沫,所以有“高冲低斟”之说。献茶先敬长者,待客先宾后主;接受敬茶时,不必起身迎接,只要以食、中二指弯曲轻轻敲桌即表谢意;端茶杯时,用拇指和食指扶助杯身、中指拖住杯底。如此端法,即稳妥,又高雅,喻为“三龙护鼎”;品茶时应先闻其香,再看其色,三品其味,后观叶色。品茶是精神感应、高层次文化享受,要徐徐入口。武夷岩茶首重岩韵,味以“香、清、甘、活”者为上,十分讲究“山骨”“岩韵”“杯底香”等。古人云:小杯曰品,大杯饮驴。牛饮可以止渴,小杯方能品出真味、领略情趣,嗜茶客更有“两腋清风起,飘然欲成仙”之感。品茶时,别忘记将所泡过的茶叶放入清水中,观看叶色,“绿叶红镶边”,这是武夷岩茶的特征。
我这水帘洞旁一处茶园,自然静谧;我这武夷山内一方静室,岩韵花香;
我们已在武夷山·兰韵茗茶室摆好琴台,焚香煮茶待君来,
在一炉好香与一壶好茶交融的芳香世界中,感受生命的滋润和舒畅,清净与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