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认识了几个新的同事,又了解了几个新的故事。
和我一起面试一起入职的阿康,看起来其貌不扬,毕业两年的他在海尔公司工作了一年多,一直做的是店长类的工作。我很好奇,为什么才毕业一年公司就能够将他培养成店长。他简短的介绍了一下自己的经历,让我知道了为什么。
毕业后,他独自坐飞机从北京到达重庆,然后一路通过搭车,骑行,步行等交通方式去往拉萨。搭车时要经受无数人的不理解与异样眼光,可能要伸手两个小时才能搭到一辆免费的顺风车,这样的厚脸皮不知道他是怎样独自站在街头坚持下来的,我很佩服。在骑行时,每一个坡都是一场磨难,温水煮青蛙式的坡度让他的膝盖备受折磨,一公里的路程可能要骑一个多小时,越来越明显的高原反应也让他更加难受,增加了爬坡的困难度。上百公里的骑行在没有人陪伴的情况下坚持下来,这样的男人真的很有魅力。步行的路就更痛苦了,高原反应越来越强烈,他说:50米的路程可能要走半小时,几百米才有一间客栈可以休息下,走很痛苦,不走更痛苦,不走不行啊。
我们的人生旅途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尝试做一件全新的事情,陌生与恐惧会让我们感觉痛苦与焦虑,不知道从哪入手,不知道还有多少困难需要克服,不知道会走到哪里,我们会怀疑,会思考这段路的意义,甚至后悔当初的选择。但如果停下来,平庸与一眼望到头的日子会让我更加难受,比起这,我宁愿死在冲锋的路上。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一定会失败。旅途不需要那么多意义,只要走在路上就充满了意义。
阿丹也毕业两年,在深圳工作一年,独自创业一年。刚开始接触她,并没有太多好奇,她很健谈,一开始一直讲自己租房子的经历,对这个我毫无兴趣,没怎么听。但当她介绍自己曾在深圳创业一年,在小商品市场做服装店生意时,突然对她敬佩起来。
对于创业的人,我有盲目的崇拜感,不论成功与否,能够跨出那一步,体验不一样人生的人,都是勇敢的。在大学里,我是个“脚残”患者,心中有无数想法,都没有勇敢的去尝试过,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害怕不理解,害怕做不好,想得太多做的太少。当我努力回想发生在大学的故事时,发现更多的是迷茫与颓废,即使没有玩游戏,也没做出什么有成就感的事。这是最可悲的了,就像段子说的,学又没学好,玩又没玩好的学沫。
红红姐是我最佩服的,第一眼看见她就觉得,“哇,好职业化”。举止言谈,沟通表达处处体现出她的高情商。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刚从上一家工作了七年的公司离职,独自一人,从家乡小城市来到上海,放弃原公司的管理岗位与人脉,从新的城市从头开始。我不知道她做出这个决定时的勇气来自哪里,一个女生能够主动地放弃这么多,主动拥抱变化,从0积累,除了敬佩我想不到其他词了。
阿里的价值观之一是拥抱变化,笑来老师在第三章也说,你人生最重的枷锁是什么——安全感。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获得的。物体运动存在惯性,我们人的行为也具有惯性,当我们习惯于某种生活与学习方式,实际上已经存在于某种惯性中。惯性能够给我们带来一部分成长,但很难有“成长率”,想要进一步更快的成长,必须勇于突破一部分安全感,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学习新的学习方法,转移关注焦点,寻找更好更优的进化。
一个人的人生是由一个个的故事构成,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或艰辛,或苦涩,或励志,或传奇…我们都是自己的主人,方励老师说,人生假如是一个苦海,我就是个小舢板。但别忘了,老子自己是船长,什么时候抛锚,什么时候起航,不管是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骇浪,我说了算,哪里是彼岸,只有我自己知道。
如果你只挑安全的线路去航行,走大多数人都走过的路,那你的故事必定及其乏味。临终前,如果给你三分钟介绍自己,你会说出自己的哪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