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2800字,预计阅读6分钟
女童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上了热搜。
5月4日,是衡水中学一年一度的开放日。
一位父亲举着吊瓶,带着正在输液的女儿前来参观。10岁的女儿此前连续四天发高烧到38、39度。
但父亲认为开放日机会难得,想让孩子好好感受衡中的气氛。他说“我们没文化,但是希望孩子能有文化。一定要考上!”
一时间一片哗然,有人给父亲带上了狼爸的帽子;有人担忧女孩的人格发展。
有人讥讽,
有人嘲笑,
有人指责,
有人无奈。
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那个父亲说的话,也是我的母校老师和家长,反复对我说的话。
又逢高考季。
每年高考那几天,我都会习惯地看家乡的天气预报。也会不自觉地紧张,默默在心里祈祷祝福高考学子。
今年是我高中毕业的第九年,我和同学们张罗着今年过年的时候,要好好聚一聚,庆祝毕业十年。
但是,这种回忆和靠近的心情很复杂。
我就读于山东一所十八线小城的重点中学。
那所高中,虽不像衡水中学那样典型。但却有很多雷同的点,现在想来仍然心有余悸。
当我还在,为自己顺利考进重点高中洋洋得意的时候,铺天盖地的作业和试卷,就压在了我的桌头上。
我使劲浑身解数,第一次考试,还是从班级第二滑出了前十。并且整整一年的时间,都游居于十名上下。
现在看来也不算很糟糕,但当时的我感觉:我完了。
老师找你谈心,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家长忙得顾不上我的精神世界,只抛下一句:考不上就回家干零工!
关于高中,我甚至想不到什么别的。只觉得学习的时间很久,很无聊,也很不开心。
每一次都歇斯底里地努力,甚至挣扎。
然而每次的考试成绩,几乎没什么变化。
有点无奈,又有点庆幸。无奈自己的努力看不到进步,庆幸自己没有再一次下滑。
耳提面命的家长和老师,还是继续那一套说辞。
每一次考试和发成绩的时候,心都提到嗓子眼儿。
脆弱敏感,惊慌失措。
每次点名和家长会,都如惊弓之鸟,手心出汗,大腿抖到不能自已。
什么花季少年,什么成人礼,通通与我们无关。
很单调,桌洞里的《读者》刚看了开头就被老师收走了;
很紧张,所有在路上的时间要么跑着,要么边走边背单词;
很封闭,不敢跟同学聊成绩,更不知道除了成绩能聊什么。
一晃,我们中间有的已经为人父母,也都在各自工作的岗位上打拼。我们生活里,可能还有各种各样的考试,可能压力也并不小,可能难度也要熬几个通宵。
但我却觉得没那么害怕,我不再有那种惶恐:考不上我就全完了。
回头再看当年打的鸡血,感到可笑,又觉得心酸。
”多考一分,干掉千人。"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毕业之后,我们常常回忆中学时代。
多的是讨论,
在哪个老师眼皮底下侥幸逃脱,留下一本网络小说大家争相传阅;
每周六的下午,洗澡还是打球,去外面吃饭还是去超市,只能选择一件。
这是一个星期里最放松的半个下午。
也是我觉得唯一青春的几个小时。
在那一天,篮球场上有一群挥洒汗水奔跑的少年,澡堂门口涌出一个个水灵清爽的姑娘。
学校门口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大家簇拥着,三五伙计手上拿着新出炉的烧饼,和香味扑鼻的辣子鸡;女孩常常拿着莲子粥和里脊肉饼,也是满心欢喜。
那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在那一瞬间里,我们忘记了考试,忘记了排名。
忘记了父亲严厉的鞭策,也忘记了班主任贴在后门玻璃上的脸。
一旦晚自习的铃声响起,大家又不自觉地开始跑。整个学校,会在铃声落地之后,瞬间安静下来。彷佛不曾热闹过一般。
当过班干部的伙伴都知道,这一天晚上的纪律最差。我也曾经是那个敲桌子的小官。
但是现在回忆起来,那个晚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们的眉头舒展了,似乎和同桌有说不完的话。
如此美好。
但班主任会把交头接耳的同学交出去罚站,以此杀鸡儆猴。
我似乎站在爱说话同学的对立面。而现在想想,我只是压抑到麻木了。不想说话,对什么都没兴趣。
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
唯独爆发能量的时候,是开班会和同学们一起宣誓的时候。
在苦逼和沉重的背后,还是相信学习能够改变命运,甚至那时候偏执地认为:成绩决定一切。
同学们很给面子,每次开完班会,第二天的出勤都会特别好。
现在才知道那时候,大多数的我们,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都在努力地做出勤奋的样子。至于上课打了多少盹儿,发了多少呆,跑了多少神,只有自己知道。
毕竟家长和老师,对看起来努力的孩子,总是更有好感和耐心。
我提到过自己是一个劣质勤奋者,虽然老师喊着提高效率,但我的休息时间却被主动和被动地极度压缩。
但还好,我的日子还算平静。
而那些经常迟到,看起来吊儿郎当,还带偏科的男生来说,他们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不仅被冠以“学习态度不端正”,被叫家长;还经常被罚站:被罚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讲台上,教室最后面,还有教室门口……
哪怕平时从不迟到早退的女生,只要是作业没完成,照旧是罚站。
以至于催生出一种免罚策略:
利用下课时间,赶紧把下节课老师要检查的作业,先抄上。
毕竟只要试卷上有字,就能安稳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完这一堂课。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也存在着一些不甚友好的事情:只要是自己会做的题,是一定不会参与讨论或者帮别人解答的。
这被认为是一种时间的浪费。
几乎很少有老师不拖堂,几乎没有同学下课出去玩。
学校里的超市,总是在吃饭的时候人满为患。
都是正在长身体的青年,加上繁重的课业压力,还有不太见油水的食堂,总要挤一点时间来买点吃的填饱肚子。
超市旁边,是和它一样拥挤的医务室。因为活动少压力大,很多同学经常一挂针就是一个星期,当然没扎针的那只手,还拿着书。
辛苦吗?至少当时没感觉到。
这些稀疏平常的情况,都只是平均水平的努力。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时一个室友。
每天晚上我准备睡觉的时候大概12点,她的被窝里还亮着;
每天早上我五点起来背单词的时候,她的床上只有整齐的豆腐块。
就是这样的环境,让人想不到也不敢去追求效率,毕竟只有流逝的时间是看得到的……
正因为大家都很拼命,所以自己付出的那点,就显得微不足道。还有那句没有借口放松的铁律:比你学习好的人,比你还努力。
后悔吗?可能现在会无关痛痒地说,当时没有劳逸结合,不会复盘优化。
但在当时,唯一可能后悔的事就是:没往死里学。
怨恨吗?谈不上,老师有业绩压力,我们也的确是父母的希望。尽管方式方法有些生硬,但以当时的阶层和意识,的确没有更好的可能了。
多少年后,我们同学坐在一起,可能会自嘲或者互黑。我们也会声讨那些黑暗的日子,也会背地里说老师的坏话,甚至抨击最爱的父母给自己留下的心理阴影。
但是我们都无一例外地承认:高考,是普通乡镇农村家庭看得见的,走出黄土的唯一道路。
当我们抱怨着地域区别多么不公的时候,也清楚:这是人生里最公平的一次考试了。
我们就这样,自相矛盾着。
感激母校和老师的培养,又抱怨着不人性的教育法则。
父母总觉得我们要心存感激,我们却总觉得还少一声温柔问候。
高中时代过去了很久,很多时候不敢回去母校。
想念的时候,梦里又会出现自己不会的数学题,和周围抓耳挠腮的同学。
会被这样的梦惊醒,因为不敢再回到高中时代。
等到醒来,发现真的回不去的时候,心中自然是五味陈杂。
所以直到现在,我都不能对高中时代有个清晰的定义,也不能对要读高中的弟弟妹妹说些什么。
我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我也知道不能再去要求什么。
当我哭着答完高考最后一门的时候,我知道:我的高中时代,结束了。
那一刻它是什么样子,就一直会是什么样子。不必要掩盖和粉饰,也无心去更改和编排。
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但我却很难全心地爱上这一切。
我曾经以为,高考会影响我的一生。
后来我却发现,对我人生有更大影响的,是我的高中时代。
/ end /
不不猜,你还可能喜欢:
微信公号搜索“陈不不”,后台留言
回复“高效”,分享给你“(不要错过)很简单却很有用:高效生活的秘诀”
回复“失败”,分享给你“总是感觉自己很失败?这篇可以帮到你”
回复“日记”,分享给你“我是如何十年如一日的记日记的?”
回复“在意”,分享给你“我一定要分享给你:如何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回复“结婚”,分享给你“30岁不结婚,以后过年别回家了,我丢不起这人!”
二本考研到JLU的医学硕士
减肥30斤,酷爱力量的铁女
最近三年每年码字50w+的斜杠青年
大学读书1000+本,去过40+城市的信徒
实践时间管理八年,累计咨询数百小时
线上线下分享数十场的太阳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