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活着,再想办法好好活着
——观《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有感
原先一直以为,这是一部爱情片,但是看完之后,我到更倾向于把这简单化为文艺片(当然呐,这两者并不冲突,只是侧重有所不同)。
一直以来,并没有看过很多电影,因为很难在电影里寻找到一种认同感。每当我看一部电影,我会从影片的插曲,画面,最后才是演员,来寻找我所谓认同感。
每部影片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有的会让你觉得很“大牌”,有的会让你觉得很”诡异“,但是,能够触动我心弦的,往往不是那些微妙的技巧,或是演员高超的演技,而是电影给我的那种道不清说不明的“感觉”。
就拿整部影片来讲,从始至终,它没有让我心惊肉跳,没有让我惊叫欢呼,一切都是那么淡淡的,像一个温柔的人,在静静地跟你讲述这么一个,温柔的故事。
你不会不耐烦,你愿意静静听,好像没有什么情节,好像没有什么曲折,但你却觉得很有趣。
安东尼一直在寻找Alice,最终,他究竟找到了没,不知道。他和小萱在一起了吗,不知道。小樱还是坚持自己的追求到最后了吗,不知道。
好多为什么,没有人给我解答。
其实也不是很想知道,干嘛还要这么追究结果呢?
追求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加重要。
这两天,跟一个高中同学聊自己现在的生活,还好,主基调还都是积极的。大家对自己的选择都还满意,虽然可能过得很糟糕,但至少都还在坚持的阶段,没有人提起“放弃”二字。
我曾想,或许很多年以后,当我在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岗位干出了一番成绩之后,当有人问起我有什么感想时,我最想说的,应该是“经过了这么多年,我渐渐明白了,我不喜欢这个工作”。
不由得又想起了『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中的沈光蕙,以第一的成绩从同济毕业,然后在一家证券公司干得风生水起。
以前觉得,这样很牛,“你看,我不喜欢这玩意儿,还能干得这么出类拔萃”。
那样的人生可悲吗?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那你告诉我,你觉得,方杰可悲吗?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恋人,然后,“梦想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他先退出了,开始踏踏实实地生活。最后到底拍电影了没?没人知道,但愿当他有机会时,还没丢掉自己的那份心境吧。
人走完这一生,我觉得可以分成这样两个阶段,首先,找到自己心之向往,再而,追求自己心之向往。
完成第一个不难,但是需要契机,鬼知道上帝把这契机安排在啥时候呢……可能有人很快就发现了,可能有人一辈子都发现不了,可能有人一开始就走在那条路上,可能有人一直在走反方向,比如我就觉得自己是,但是这有啥呢,能完成第一步,本身就不容易了不是么?
当你找到自己的心向往的是什么了之后,要跨越到第二阶段,就不那么容易了,毕竟你得生活,你要追求的,是否能先填饱你的(如果你有了家庭,那就是你整个家庭的)肚子?
你没法也不可能活在真空中,你总是要先让自己活着,才能把“好好地”这个定语加到“活着”之前不是么?
我一直都觉着,只要你还活着,只要跟生死无关,什么都不是事儿,就像我现在,考试就剩一周了,冒着挂科的危险,我啥都还没干呢,还是蜜汁从容地看完一部电影,再码完一部不是影评不是随感的文字。
淡定从容的心境,并不影响人过充实的生活,不过,这两天,是得让自己紧张紧张啦。
敲完最后一个字,匿去码代码咯!
雷米 2016年1月4日 写于电脑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