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伊神时代的家庭育儿导师凤凰,专注家庭教育15年。同时,我也是一位三个孩子的宝妈。
孩子是个爱哭包,你该怎么办?
你的孩子爱哭吗?相信很多妈妈都被孩子爱哭这个问题,搞得焦头烂额,自己的孩子就像是个爱哭包,一旦开始哭就根本停不下来,仿佛身上的力气永远用不完,哭的不知疲倦!今天凤凰带你走进孩子,一起看看面对爱哭的宝贝,作为家长的你应该怎么办?
研究学者认为人为的哭泣分为两种:反射性哭泣和情感性哭泣!
反射性哭泣是当孩子受到某些外界刺激时,由于生理需要流眼泪来摆脱外界刺激物的侵袭。比如当孩子误食芥末等刺激类食物,当孩子跌倒摔破皮时或者生病时,她们通过哭泣来转移摆脱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家长的你,可以及时帮助孩子远离刺激物,进行一些及时的处理,关注孩子的身体状态,通过一些安抚动作,比如一个亲吻,一个拥抱来帮助孩子走出不舒服的状态,孩子自然就不会哭了。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更多的哭泣属于情感性哭泣,他们会通过哭来获得别人的注意,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比如在商场里孩子会利用哭闹不止的方法,要求爸爸妈妈给他们买零食。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的你,要分清孩子的需要是否合理,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一一答应他们的要求。爸爸妈妈这样,孩子会形成一种,我一哭爸爸妈妈就会答应我的要求的印象,也就越来越习惯用哭来解决问题,成了一个爱哭包!
其实,这个时候你可以采取假装离开的方法。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冷静下来,当他发现这种触及爸爸妈妈底线的行为,没有办法帮助他们得到想要的零食,就会慢慢冷静下来。之后,你不妨和孩子定下一个约定,他可以每周都买零食,但是每次只可以买一样,如果有一周没有买吃的,那么下一周就可以买两样,在给孩子选择权利的同时也有效地抑制了孩子这种哭闹不止,来获得自己所有需求的行为。
有时候哭泣也是孩子不安全感的体现。研究表明。眼泪能够帮助孩子缓解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幼儿期是形成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
爸爸妈妈和照料者的关怀,给了孩子安全感,当孩子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比如爸爸妈妈临时有事走开去接电话时,很多孩子会通过哭泣缓解他们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你,需要和孩子说清楚,你是有急事要离开一下,一会就会回来,并且留下身上的一个物件给他,利用玩具和动画片这些他感兴趣的东西,暂时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缓解这种没有人照顾的不安全感,在处理问题之后及时回来扶孩子,抱抱他们亲亲他们,让他们知道你是一直在关心他的,这样孩子才会懂得你的离开只是短暂情况,并不是永久的和他们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