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是不是经常见到这样的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一出生或者孩子断奶后就把孩子给父母带回老家照顾,等上幼儿园或者上小学了再接回自己身边,好辅导孩子的学习。
在很多父母的认知中,教育孩子主要从孩子上学后开始重视,如果不督促孩子好好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跟其他孩子显示出差距。而3岁之前呢,孩子们都还是啥也不懂的小屁孩,天真懵懂,你教他也不懂,只要让他吃好喝好睡好就行了。
然而事实不是这样,3岁前,父母是否用心陪伴孩子,如何和孩子说话大有学问,会影响孩子一生。
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小儿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萨斯金德医生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提出:
孩子之间拉开差距的不是上小学后,亦或者是上初中高中后,早在孩子0~3岁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时就已经拉开了距离。而拉开这个距离最关键的因素竟然是父母(直接抚养人)和孩子说话的数量,以及实用的语言模式。早期语言环境对孩子大脑、智力的塑造以及未来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
为什么早期语言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这么大的魔力呢?
经过研究发现,大脑发育从出生到3岁时最明显。大脑容量在5岁时已经发育了90%。
大脑掌握思考和学习的区域在孩子3岁前,便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一千亿条神经元潜能,能转化成诸多不同的潜力。
由于神经的可塑性,孩子早期的语言环境,即父母提供的语言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先天潜能的发挥。
大量的研究表明,根据父母对孩子说的词汇量和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父母的语言会对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自身行为约束和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苏珊·莱文教授和她的同事对大约44名14~30个月大的幼儿及他们的家庭进行了追踪研究。该教授在观看录制视频时发现,在同样的时间段内,有的孩子只听到了4个有关数学的词汇,而有些则听到了超过250个与数学相关的词汇。一年累计下来,这些孩子听到数学词汇量的差距多达10万左右。
而在随后的数学能力测试中,听到更多数学词汇的孩子毫无疑问地表现得更加出色。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苏珊·莱文教授开展的另一项空间技能评估中。听到更多空间词汇的孩子在测试中显露出优势。
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影响行为。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不知道怎样去爱。
正像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的那样,“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金钱,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做父母的哪个不想尽量给孩子创造好一点的环境,尤其是现在很多80后、90后父母们,给孩子报各种早教班、兴趣辅导班,高价购置学区房……
然而越贵的并不一定是越好的。
父母和看护人的语言这一巨大的教育资源宝库,长期以来被大众忽视,应该引起包括你我在内的更多父母重视。
那么在日常对话中,我们应该怎么和孩子说话呢?研究者提出了3T原则:即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和轮流谈话(Take turns)。
第一个T:共情关注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共情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父母用语言帮助孩子开发大脑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关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给予孩子回应。
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样有高度的专注力和强大的执行力,只愿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孩子很不情愿地参加了某项活动,那么他们就很难在这项活动中学到词汇。
这要求父母做有心人,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等到时机成熟,再去和孩子谈论。
如果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及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
对于没有感受到父母共情的孩子,我们又怎么能要求他们学会共情呢?所以千万别对孩子大吼大叫,“一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吵死了!哭什么哭”,“不要这样做”。这些否定句式的话语大多缺少共情和关注,更不能帮助孩子认识事物之间联系。
第二个T:充分交流
一定要多跟孩子交流。在和父母的充分互动中,孩子才会接触到广泛的词汇,并学会他们的使用方式。
以下是4个开展充分交流的具体建议:
1、和孩子描述日常活动
这样除了能拓展孩子的词汇量,还能让孩子明确知道词汇发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2、不用代词
称谓对孩子的词汇意识和认知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能去那儿把那个带回来吗?”,即便是成人也会感到迷惑不解。同理,父母和孩子讲代词,孩子既容易感到困惑,也不利于孩子接触更多的词汇。
3、训练“脱离语境的语言”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谈论的都是当下发生的事情;年岁稍长后,他们就会用语言来描述当下没看见或未曾体验的事物,这样的语言叫作“脱离语境的语言”。
父母可以使用双方都熟悉的词语进行“脱离语境的语言”训练。比如和孩子聊聊一起做过某事的经历、孩子喜欢的玩具、以前认识的小伙伴等等。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根据自身的词汇水平来理解未知的概念,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4、 “扩句”
扩句就是指语言内容的拓展,帮助孩子完整他们的表达,在他们现有的词汇水平上进行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对话。
具体操作为,在给孩子的回复上增加词量。孩子说出一个词的时候,父母最好回复两三个词;如果孩子说三个词,父母则以短句回答。
第三个T: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婴儿时期成长而来的孩子可能开始说一些让父母不明白的词语,可能因为是孩子自创的,也可能是由于发音不完整。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抓住语音信息,认真回应,在孩子回答时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来搜寻回应的词语。这是“轮流谈话”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同时,父母应该多开展开放式问题,而非限定式问题。
家长只需多抛出“怎么办”和“为什么”,就足以让孩子在思维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独立思考,最终逐渐地学会解决问题。
了解了科学的亲子沟通方式后,我们可以将丰富多样的词汇融入该语言框架,在日常对话中灵活运用。
对孩子的爱和教育,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每一份互动里。
我们只需要多花点精力和时间学会“父母的语言”,就能给孩子更高质量的陪伴,影响孩子一生,让孩子的未来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