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白人至上”观念盛行、种族歧视愈演愈烈的美国,讲了黑人钢琴演奏家唐和白人托尼之间的关于友情、人性等价值观的故事。
影片名字“绿皮书”来自于一本关于黑人旅行的指南书,该指南书告诉黑人必须住什么旅馆,不能去哪些地方等种种限制黑人出行的规定,表面上看似为了方便黑人,其实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
黑人唐,是个著名的钢琴艺术家,受过高等教育,外表优雅绅士,曾进入白宫为当时的总统演奏,为了宣传种族平等,破除种族歧视,主动向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南部巡回演出。而,白人托尼就是此次唐巡回演出的司机兼保镖。
开始,托尼并没有完全接受和认可唐,他内心对黑人也是存在严重歧视,甚至把家里黑人用过的杯子扔进垃圾桶。
但是,唐第一次在舞台上精湛的演奏,深深地吸引了托尼,慢慢地开始改变对唐的看法。
外表西装革履、绅士优雅,舞台上神采奕奕、光芒四射的唐,走下舞台,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侮辱。
比如,去酒吧喝酒被当地白人殴打欺负;路过服装店,却被要求先付款才能试穿西装;在被邀请演奏的地方不允许用公共卫生间;不能与白种人共同用餐;甚至在最应该捍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警察局,唐同样得到白人警察的不公正对待。
虽然得到了种种歧视和侮辱,但是唐却不向傲慢和偏见低头,不让试穿西装,就径直走出服装店;不允许用公共卫生间,哪怕驱车半小时也要回旅馆;不能与白种人共同用餐,就毅然决然地放弃演出。
橘鸟酒吧里,唐走上黑人聚集的舞台,把内心的愤怒和孤独,自由和快乐,尽情发挥在钢琴的演奏中。
他用自己的方式捍卫着自己的尊严,传播着平等和公平。此时的唐放佛找到了没有歧视和偏见的自由天地,却让人看了心疼。
即使他再受过高等教育,再手握三个博士学位,在钢琴演奏上再禀赋超群,可是,仍然打不破根深蒂固的种族隔离和偏见的壁垒。矛盾和压抑,反抗和决绝,将影片推入了高潮。
虽然,巡回演出的途中,遇到了种种突发状况,但是托尼总是能第一时间赶来,帮助唐解围。
在受到警察不公正待遇扣押后,为了尽快脱身不影响接下来的演出,唐不得不给司法部长打电话求救。
虽然,两人最终被释放,因为这件事,唐抱怨托尼做事鲁莽、欠考虑,使得不得不给州长打电话,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但是托尼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唐,最终忍无可忍说出了那句“你根本不懂自己的人是什么样”,托尼看透了唐层层伪装下敏感的内心,却也深深刺痛了唐。
舞台上看似光彩夺目的唐,受到白人贵族们的尊敬,内心却是孤独和敏感的,他深知自己在白人心里不过是抬高他们身价的棋子,借自己为他们演奏,来获得优越感。
可是,在自己受苦受难、遭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黑人同胞眼里,他又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另类,这种孤独感来得比歧视本身更汹涌、强烈。
世界上每一个孤独的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貌似绅士优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唐内心孤独又敏感,看似不拘小节、说话做事简单粗暴的糙汉子托尼,却充满人性的正义和宽容,用他自己简单粗暴的做法,鞭挞着傲慢与偏见,捍卫着包容和理解。
圣诞夜的返程途中,唐和托尼又一次被警察拦住,这一次并没有歧视,而是提醒他们车子出现故障。
大雪纷飞的世界,街边的路灯发出昏黄又温暖的光芒,那是照进黑暗世界里的一束人性光辉。
风雪中,托尼由于长途开车出现身体不适,这一次,故事又一次出现温情的一幕,作为老板的唐载着雇员托尼,赶在圣诞节之夜把托尼送回了家。
虽然托尼真诚邀请唐到家里见见自己的家人,但是,深藏在内心的自卑和敏感让他又一次把自己打回现实,独自驱车离去的场景,让人唏嘘不已。
好在,这个世界终会是美好的,最后唐撕掉身上的伪装,卸下心里的防备,主动来到了托尼的家里,此时,影片进入尾声,托尼的家人接受了唐,也给大家一个美好的故事结局。
唐告诉我们“光靠天分是不够的,改变人们的观念,还需要很大的勇气”,“暴力永远不会取胜,保持尊严才会取得真正的胜利”。
但是,他忽略了一点,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来评判所有的事情。问题不在于歧视和偏见本身,而在于自我认同和自我追寻。
就像托尼说的那句“我在纽约的夜总会干了一辈子,我明白这个世界很复杂”,这个世界是多元的,需要我们用一颗包容心来改变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固有思想与傲慢偏见,来尊重和理解这个求同存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