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书里的历史故事之十三:王安石能不能修道

再说,由“可与共学”到“未可与权”这三句话,我们可以借用宋代蒋山赞元禅师对王安石说的话,作为更进一层的了解。王安石与赞元禅师交情犹如兄弟,一个出家当了和尚,一个做了宰相,王安石每个月都要写信给赞元,而赞元始终不打开来看。有一天王安石问他能不能学道,赞元禅师说:“你只有一个条件可以学道。但有三个障碍永远去不了,只好再等一世,来生再说学道的事吧!”王安石听了很不痛快,要他说明。他便说,你“秉气刚大,世缘深”,你的气大,又热心于人世的功名事业,成功与失败,没有绝对的把握,你心里永远不会平静,哪里能够学道呢?并且你脾气大,又容易发怒。作学问,重理解,对学道来说,是“所知障”,你有这三个大毛病,怎么可以学道?不过,不大重视名利,而且生活习惯很淡泊,很像一个苦行僧,只有这一点比较近道而已。所以说你可以先研究修道的理论,等来生再说吧!我们看了这一段对话,再研究一下王安石的一生与宋神宗时代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便可以了解孔子所说的这三句话的份量了。

           ——南怀瑾《论语别裁》


先生所指的孔子这三句话是: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先生举出王安石和赞元法师两位好友这一例,显然是在解释“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既然能成好友,应该是三观比较一致。但一个是政坛宰相,一个却是佛坛禅师,走的路线完全不同。也难怪王安石有此一问,问能否学道 ,他可能觉得自己和禅师也算是理论相谈甚欢、见解不相上下吧,谁知被泼了盆冷水。

王安石问的道应该是佛家的菩提之道,不是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也不是儒家的仁道。虽然万法归一,毕竟具体修行和理论不同。那么既然赞元禅师觉得他这辈子不适合修道,除了研究佛学理论,他还能干嘛呢?我们不能修改历史,但我在这要建议王大宰相从“秉气刚大,世缘深”入手,用儒家的仁道指导日常。

毕竟能够达到又有理论又能实证的上上根器的人太少,绝大部分的我们是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中操劳,在周而复始的喜怒哀乐中沉迷。所以不如就在这五味的生活中,学着去掉刚大的秉气,随和、不再顽固;学着看淡世缘,得失随便;用尽量“仁”的心,做尽量“仁”的事,尽量做个仁人。如此要求自己,也一定能为下辈子积些资粮,继续修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家知道我要结婚的时候,都觉得太快了,在他们还以为我单身的时候,就听说我已经要结婚了。 在他们的恭喜里,我隐隐感觉...
    最后的十一阅读 3,169评论 4 3
  • <?phpabstract class strategy{abstract function use();}cla...
    followyounger1阅读 1,547评论 0 0
  • 本书来自<咔嚓:让我们跟人,工作,任何事情凝聚在一起的力量> 跟人增加亲密感,有几个小技术:随意地碰触对方,造成身...
    刘书亚的天堂之路阅读 3,385评论 0 1
  • 其实移动端和PC端是一样的。 SSP英文全称“Supply Side Platform” 供应方平台,也可以说是媒...
    胡论阅读 1,31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