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本身并不是专业做投融资方面的,那么今天为什么会想去聊聊关于投资方面的东西呢,是因为前几天突然有一个朋友找到我,他问我,我现在手上的这个项目特别好,我该怎么去融资?所以就想顺着问题通过文字还原并再梳理一下自己当时的思绪逻辑,这也算是一种学习进步吧。
首先我个人其实非常怕听到“我们公司的产品特别好”、“我们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等等之类的话,因为基本上所有的老板在主观意识层面都会无限放大自身产品的优点与自身产品所适配的市场需求,这种情况其实用专业术语可以叫做,“认知不协调”,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买了一只股票,因为你买了它,所以你看待这只股票的眼光就不客观了,你就无法持有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它。关于认知不协调这方面的内容后面我单独地去聊,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深入哲学话题。
回归正题,朋友和我说它的产品特别好,目前在中国市场上还没有做的比较大的同类产品,只有一两个地域性的品牌,并且都局限于当地的1~2个城市,经过他的调研发现,其产品的质量与服务还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间,并且他所做的产品与另外的两家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化,现在他想通过融资去把市场打开。问我的主要问题是,我该如何去撬动投资人,让投资人愿意给我钱?下面我抹去了一些关于行业和产品上的信息,直接去讲梳理后的逻辑内容。
首先站在资本的角度,这里有两条主线,投资和融资,如果企业想要融资就要先想好怎么投资。换句话来说如果你想拿投资人的钱,就要先想好怎么花这笔钱,并且让投资人知道,你的这笔钱花的值得,只有这样才能拿到投资人的钱。而所谓的投资人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指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类人,比如说投资人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供应商,也可以是客户,也可以是专门做投资的人,也可以是银行,所有能够给企业注入资本支持的都可以算是企业的投资人。那么在资本市场中企业是一个商品,企业需要讲好自己的故事,只有这样企业在资本市场才能做大,同时企业也需要管理好自己的资本形象。
那么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哪里呢。
首先商品是一个具有相对固定价值的一个物品,而企业则是一个非标品,企业的价值时时刻刻都处在变化之中,那么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价值一定是要从商品市场上开始出发的,从本质上来讲所有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自身独有的企业文化,那么资本市场给企业提出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要构建好自身的企业文化。
第二由于企业是三权分立的,那么既然三权分立就必然有人拿分红有人做管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代理委托,那么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之上给企业提出的挑战就是,企业一定要具有预期收益,试想,如果一个企业在未来赚不到钱了,那么他今天能赚再多的钱恐怕也不会有投资人给他投资,因为投资人给企业投资拿企业的分红权不就是想着未来你赚钱了记得分我点么,所以企业一定要有预期收益,那么这也是我们说的,要讲好故事。
第三我们试想一下当企业卖一件商品的时候是把商品给了顾客,把钱装进了兜里,但是当公司变成一件商品的时候是把公司给了投资人么,这显然不是的,所以公司在资本市场是可以拆着卖的但是在商品市场上是整体卖的,哪怕你买了套几百万的房子,你分期付款,但是这个房子已经不是开发商的了,而是银行替你把这个房子买了下来,你从银行手里买这个房子,对于开发商来讲这个房子已经卖出去了。所以在资本市场公司是可以拆着卖的,但是拆着卖就一定会有风险,所以给公司带来的挑战就是要做好顶层架构的设计,保证公司的管理权。
第四公司在商品市场上讲商品价值,但是在资本市场中要讲公司价值,因为只有当公司有价值,公司才能得到投资人的青睐,那么如何做好公司的价值营销就变成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这其中最关键的点在于要做好公司的会计报表,因为会计报表始终呈现公司的价值,公司做了什么,准备做什么,做的效果怎么样,都会在会计报表上一一呈现出来。
第五前面也提到过公司作为一个非标品,公司的价值是时刻处在变动之中的,那么这种变动就会构成风险,所有人都希望公司能永远增长下去,但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公司价值的不确定性就给公司带来了另外一重挑战,就是要防范这种风险,如何进行风险管控、风险管理,在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俗话说得好,我们今天的撤退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行。
第六就是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要将资本战略,同时公司还要有产业战略,就是前面说到的,你想要钱,你先给别人说清楚你要这钱干嘛去,别人听了觉得靠谱就把钱给你,期待着你能还给他更多的钱,但是如果别人听了不靠谱那自然就不给你钱咯,所以在给别人讲你的资本战略之前,应该先给别人说你的产业战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觉得你靠谱啊,那这其中就涉及到非常多的东西了,比如你可以说我的团队特别厉害,都是清华北大哈佛耶鲁等等的,那别人一听,好家伙,一群高智商的人聚在一起开了个公司我觉得这群人这么聪明肯定能挣钱就把钱给你了,那这就叫团队。当然了你也可以说我的技术特别厉害,我有一个什么技术,这个技术只有我有,而且这个技术还特别实用,那别人也会把钱给你。这里面所包含的就是你的产业战略了,是一个非常综合的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团队、文化、商业模式、产品、技术、成本、等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你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你凭什么干这件事,凭啥你能干成,总之就是要让别人相信你,信任你。
那上面可能就是站在资本市场来看待商品市场所看重的企业的几点能力,那么在以上的框架之下,我们再去看,投资人的评估逻辑是怎么样的。
我个人总结认为,投资人的评估只有三点:1.了解企业、2.分析信息、3.预测损益
什么是了解企业?其实就是去看你的产业战略,这里面有几个比较关键的点,1.产品、2.竞争、3.行业趋势、4.团队基础;首先是产品,产品是基础。在产品的基础之上去看你的竞争格局,以及你自身战略定位在整个竞争生态中的位置及存活度,在此基础上看你整个行业的未来趋势和你的团队基础,尤其是创始人的知识水平和认知。其实很多人的失败,并不一定全部是因为外部环境或者其他因素,归根到底,是你自己的原因,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有的人辛辛苦苦但却一事无成,有的人热爱学习但却不动脑子,后面有时间去聊聊身边的这些事。
那什么是分析信息,其实就是看你的过去,1.你的财务信息、2.财务之外的信息;你如果没有财务信息,那么你所提供的投资信息也就是你准备如何花钱的信息就是非常非常的重要了,因为人一般有两种对事物的判断方式,一是历史判断,就是根据你过往的历史进行判断,如果你过往一直成功,那么人们也愿意相信你未来也会成功。二是逻辑判断,如果你没有过往的历史数据,那么人们就会用思维、逻辑对你进行分析判断。
预测损益其实就是在看预期了,成本、费用、收入、利润等等,按照你前两步估算出来的市场以及你的能力的评判就可以计算出未来的大概预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情况可能非常偏离,但人们总要有那么一条曲线来判断。
同时还要考虑到安全性、成长性、收益性,具体的后面再写吧。
后面会结合我实际的工作具体的去分享。战略的制定、品牌的打造、商业模式的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今天先到这吧,昨天没怎么睡,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