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篇关于读书的文章——《如何不装逼地读书》和《读书装逼怎么了》,似乎都掐到天上去了,两位笔者也都是各执一词,一前一后。“简书友”一方面稀里糊涂的围观“看热闹”,一方面纷纷“选边”表立场。铁木君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来解决之前的“遗留”问题——该不该装逼地读书。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是不直面回答这个问题(在辩论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辩论。)。我们站在这个问题的高处,认真地想一想,是不是有一种非此即彼的意味,那些个追随者把这一似是而非的观念固化在脑海里,这本身就是个错误。一个错误的问题,错误的去回答,得到的还是个错误。
再者就是劝慰我敬爱的“简书友”们,在遇见类似于“到底该不该怎样”的问题上,不选立场,不“站边”,而是从非问题本身的角度去思考,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思想价值在里面,不可人云亦云。
关于“读书”、“怎样去读书”的文章写的有很多。不论左右派,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读书”像“逛商场”一样平常和自然,没必要想得那么高尚。读书在与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即没有“装逼读书”的那种优越感,也不像“不装逼读书”那般低三下四,见不得人。也不论是爱拿别人看书的时间去陪别人唠嗑,还是喜欢拿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去读书,奈何?都能学到知识,只是获取的途径有所不同而已,也仅仅是而已,才不该有“途径歧视”。
那些个文章中提到“如何提高读书的兴趣”“不是发自肺腑的喜爱读书,读不透,也学不明白”等等之类的观点,甚至我们这些读者都开始扪心自问,到底爱不爱读书。若是应了爱读书,就像发了“毕业证书”似的高兴。若是不爱,是不是都开始丧失读书动力了。又何苦来的呢!没病找病,没事找事,这要不是闲的蛋疼,这是什么?只管读你的书就是了,只管做你喜欢干的事就是了。不曾记得有过什么风俗习惯,读书之前还非得想一下,我到底爱不爱读书。
铁木君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爱不爱,只有用与不用。在心理学中有一种叫“时间矛盾”现象,即人都是自私的,不愿放弃眼前的一点点舒适感,我们当前需要经历的,较之在没有迫切感的情况下去想这些事,当前的这种感觉更令人不愉快。
那么读书也好,逛商场也罢。我们都是有所需求,有所图(即用)。也不论是读书还是逛商场,都是有疲劳感的,根据心理学来说,没有人愿意去做。而那些“敲锣打鼓”说自己怎么怎么的爱读书的人,是不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读散文诗歌,是在陶冶情操;读销售投资,是在学习创业技能;读历代文史,是在借鉴前人的成功与失败,还可以在人前说几个典故,找找优越感;唠嗑聊天,是在交流感情,愉悦身心;满大街的逛,是在找需求的衣物,你们又见过多少,口袋里没两钱,兴致勃勃逛商场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所以都是光着膀子在澡堂里洗,就别区分什么老总不老总的了。
如果《简书》前的你,非得把读书看得那么高大上,那么装逼与不装逼也着实的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