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寺是中国著名佛教寺院,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号。



始建于三国时期吴国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创始人为西域僧人康僧会,初名沪渎重元寺,唐代改为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更名为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寺庙迁至现址。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多次兴废,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1954年两次拨款重建,1984年再次按历史原貌修复,1990年基本完成修复工程。
建筑风格整体布局采用传统的门、堂、廊结合的建筑风格,成前寺后塔的格局,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承袭宋营造法。建筑中多见屋顶脊吻、挑檐、斗拱,内部常采用大象、法轮、莲花等佛教物象进行图案装饰。主体结构用料为缅甸进口柚木,屋顶覆盖黄色和深灰色琉璃瓦和铜瓦,主要建筑饰物用贴金装饰,汉藏合璧风格明显。
主要建筑:中轴线上分布着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等建筑。大雄宝殿是寺内主殿,采用全柚木制造,屋顶用重檐式铜顶,高26.71米,殿内供奉15吨纯银铸造的释迦牟尼佛像,两侧供奉十八罗汉贴金塑像。东厢房设观音殿,内供高6.2米的千年香樟独木观音像;西厢房设牟尼殿,内供躯重11吨、高3.87米的释迦牟尼玉佛。此外,寺内还有梵幢、福慧宝鼎等特色建筑。
静安寺是上海市真言宗古刹之一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寺内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等珍贵文物。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会举行热闹的庙会,这一传统起源于清朝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