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就会产生一种迷茫感,甚至会觉得领导怎么这样对待我呢?我有什么错误吗?难道是因为自己某一个方面的原因导致自己产生思维的偏差吗?
当我们对某一件事产生负面评价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感觉也是不好的,甚至这种感觉会有一种传染性,让自己变得忧愁寡断,甚至会有一种自暴自弃的感觉。
我们从小的教育模式就是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可是这样听来听去,就会发现最后不知道听谁的了,甚至会迷失了自我。很多人从小就是因为被别人安排了一切,就会按照别人的一切要求去执行,但是到了某一个阶段就会发现,自身的渴望成长愿望越来越强烈。
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很多的东西其实是没有意义感的,关键点在于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的事情是怎么看待的。
比如说在求学阶段,老师问一个问题:下面的同学都不愿意举手,都不太想回答,觉得这样回答是没有什么用的,甚至觉得是一种浪费时间。没有思考过,自己这样的求学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就是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这样的要求是不是有点低了?是不是太物化了自己?
当走上工作岗位也是如此,会更多考虑工资多少,毕竟首先要让自己活下来,这才是最根本的。当好不容易进入到一家公司,工资待遇能够满足现有的要求,但是随后发现,自己对于领导和老板,有一种恐惧感,自己不敢把意见提出来,自己不敢把想法提出来,就自己一个人闷头干活。
这其实不能够怪自己,毕竟以前很少有这方面的训练。人对于很多东西都是需要训练的,在训练的过程中,才会让自己变得灵活自如,才会谈笑风生。任何东西自己不经历,那么很多道理自己只能知道,就是不能悟道。
如果能够在学习上,对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非常清晰;在工作岗位上,自己也知道应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那么整个人的人生状态就是比较充实的,甚至是感到欣慰的。
人其实是可以塑造的,为什么每一所学校都不一样,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不一样?好的学校为什么那么多人进去?因为优秀的人就喜欢扎堆,厉害的人也喜欢扎堆,在一起聊一些学习方法,或者观察到他们的学习节奏,自己就会潜移默化产生影响。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叫标签效应。讲述的就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比如说一个人在监狱里面服刑,在进入监狱之前,自己是一个不遵守纪律、吃喝嫖赌、作奸犯科的人,家里人都对他没有办法,失望透顶。在进入监狱之后,心理咨询师帮助他每周写一封信,然后让他自己抄写,随后寄回家。信中的大概内容是自己如何服从指挥,如何自我学习成长,如何做到自律,如何改过自新,如何遵守纪律等等。
当经过几个月的服刑后,这位犯人就改变了以前那种懒散,以前那种毫无纪律的状态,变成一个积极向上、要求自我彻底改变的人,整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就是标签效应起到的作用。
人生就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标签,在这些标签的前提下,需要自己不断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并且需要让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优解。意义感在哪?也许自我的状态发生改变后,意义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