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围城》,我有时候觉得像是看相声,语言幽默、妙语跌出,里面有种诙谐的机智,看着看着,时而像刨到一个小包袱,心里乐呵,有时候忍俊不禁,放声大笑,这里面有一种冷幽默,仿佛我就愿看到书中人的倒霉模样,摘下几段,笑过、乐过,却又能嚼出些不同的味道。
先来看看下面几段话吧:
1. 鸿渐饿得睡不着,身子像没放文件的公事皮包,几乎腹背相贴,才领略出法国人所谓“长得像没有面包吃的日子”还不够亲切;长得像没有面包吃的日子,长得像失眠的夜,都比不上因没有面包吃而是弥漫的也那样漫漫难度。
2. 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过尔尔。
3. 可怜他们这天饭都不敢多吃,吃的饭并不能使他们不饿,只滋养栽培了饿,使饿在他们身体里长存,而他们不至于饿死了不再饿。
4. 鸿渐:“我知道她难看,可是因为她是我们的恩人,我不忍细看她。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5. 他们投宿的店里,厨房设在门口,前间白天是过客的餐堂,晚上是店主夫妇的洞房,后面隔为两间暗不见日、漏雨透风、夏暖冬凉、顺天应时的客房。店周围浓烈的尿屎气,仿佛这店是棵菜,客人有出肥料灌溉的义务。
6. 鸿渐:“我发现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咱们以后恭维人起来,得小心旁边没有其他的人。”
7. 辛楣道:“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做朋友。”
8. 旅行结束,鸿渐问辛楣自己讨不讨厌,辛楣说:“你不讨厌,可全无用处.”
书中对饿的阐释可谓是登峰造极,我们形容饿的时候怎么说呢?很饿,饿极了,快要饿死了。这是一种抽象化的形容,只能给别人大概的关于饿的想象,但钱老书中形容饿,说“长得像没有面包吃的日子”,说“长得像失眠的夜”,“吃的饭并不能使他们不饿,只滋养栽培了饿”,这几句下来,你对饿的理解一下子就由抽象变为了具体。
我们说旅店脏乱差,但这也没有体现出旅店不好的程度,钱老最擅长把这种不好描述的程度具体地呈现出来,“厨房设在门口,前间白天是过客的餐堂,晚上是店主夫妇的洞房,后面隔为两间暗不见日、漏雨透风、夏暖冬凉、顺天应时的客房。店周围浓烈的尿屎气,仿佛这店是棵菜,客人有出肥料灌溉的义务”。看完这段描述,我想虽然没见过那个旅店,但已经从内心里开始厌恶了,这哪里是旅店,简直比得上猪圈。
读着《围城》,我时常感慨,原来话还可以这样讲,原来文字能有这么大的代入感,读《围城》,仿佛感觉自己也陪着方鸿渐走了一趟,那脾气不好的汽车、那一个差过一个的旅店、那个好心的丑女人、那个不检点的寡妇······说的都是平常人的平常事,却一个个看了就会印象深刻。
再读《围城》,我捧着爱不释手,想不停歇地、一口气读完,但又舍不得,所以就走走停停,有时候还倒退两步,有时候拿着两页纸反复地嚼,有时候看着一处描写会往回翻翻,做个对照。
书中写满了人生百态,看似幽默地表达,多是自嗨式的嘲讽。
漫长的旅行结束,听完赵辛楣对旅行的长篇大论,方鸿渐问赵辛楣对自己讨厌不讨厌,赵辛楣说道,“你不讨厌,但全无用处”。这句话听上去很搞笑,但细细琢磨,这确实是对方鸿渐最真实的概括,方鸿渐只是看上去像个好人。只有跟品质更差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看出他的好,跟优秀的人在一起有的只能是鄙陋。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讨厌这样的评价,特别是针对我们自己。你不讨厌,但你全无用处,这绝对不是一句好话。讨厌不讨厌,是别人对你的理解,有没有用,却是你对自己能力的呈现,我宁愿做一个讨厌但有用之人,也不要留无用之身,只得到别人一句“不讨厌”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