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欧丽娟教授的课程,说到红楼的时候她总是说读书可以帮助人的“性灵之增长”,之前我听过一个说法是“精神的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这两句话大概是一个意思吧。
我猜欧教授应该是个不婚主义者,在她言谈之间充满了对婚后生活的抗拒,其中最重大的担忧,也是“性灵停止增长”,因为婚后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具体、琐碎的事情中,性灵应该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了。毕竟两个人不能一直聊红楼梦,但没有人伸手洗碗。
我越发感觉婚姻对于当代人的益处越来越小,尤其是当代女性,或者说当代城市女性,或者说是我自己(?)。
我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常见到有男人扛着煤气罐上楼,给他开门的婆婆或者媳妇必定是给他擦汗端茶的。如果还生活在那个年代,我肯定也是要结婚的,我肯定肯定是不会自己去抗煤气罐的。
我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是心怀感激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工作是凸显不出男女之间差异的,也有很多物质回馈很丰厚的工作领域女性明显强于男性;而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了需要出力气的地方。婚姻中除去爱情的部分,“搭伙过日子”的那部分已经不是非常必要的了。(怎么突然说到这个了?哦,因为说到婚姻令很多人性灵停止增长)
这个时代如果我们追求性灵的增长,好像是最容易的时代,也是最难的时代。容易在于信息空前发达,你想要学什么都能在屏幕前学到,健身、文学、美学、厨艺任何都可以。条件很好,但是难在动力不足。如果不是执意或者刻意想要有些追求,我们也可以把大把时间放在手游上。
这两年B站从二次元网站转型为“自习室”,里面多了很多健身视频、文学和美学鉴赏的视频,社科类讲座、数理化的课程,基础的编程、一门外语之类的,基本上大学各科的通识教育基本上都有了,还有小众的手工艺,甚至米其林菜品的复刻拆解视频(在看米其林菜品复刻视频之前,我有很多次都觉得被评为米其林x星的甜品徒有虚名,莫名其妙,不知道在吃些什么;直到看了几个复刻视频,看到了分子料理制作过程中厨师是怎么把十个椰子捣碎了做成一个椰子的过程,我才明白厨艺的艺字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在这上面多为自己花些时间还是很值得的,在听欧丽娟教授之前,我上一次听到有人通过分析文本来推理阐述人物命运还是在我读高中的时候了,自从考入了理工科大学基本就和文学告别了。最近听她讲课,有一种回到中学时候的感觉(她的公开课也基本都是面向大一大二学生的)。很难相信自己还能再有机会和渠道去接触到这样的课程,毕竟要我考上台大中文系是万万不可能的,硬考也考不上啊。或许北大、人大、师大的同学觉得很平常,不过这样的文学、美学内容对于我这种理工到类似技校的毕业生来说真是很难得了。
今天有几个好消息:
- 工作很顺利
- 1000字的任务又轻松水完 :)我可真能糊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