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标题中的文字民工——一个全职当妈之余兼职从事与文字相关工作的人。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三月份,朋友的同学代表他们公司来找我,为他们公司写一个有机农庄亲子游的活动方案。几次沟通后我亲赴公司与他们的某总详谈,并到准备开展活动的有机农庄实地考察,然后交出了活动方案第一稿。讲实话,这个方案比预期难做很多。因为农庄初建,基本上要啥没啥,想组织一场像样的亲子游是很有难度的。但聪慧如我,没有什么搞不定的,便硬是搞出一份可供30——100人参与的,有吃有喝有玩有学的亲子活动方案,并且得到对方首肯,进而在对方的要求下做出第二稿的调整。当时只觉得自己还挺牛逼,简直成了能为无米之炊的巧妇。对了,这中间还顺手帮他们公司改了一份70多页的PPT。尽管我有针对PPT制作和修改的明确报价,但对方仍将此举动看做纯属帮忙。好吧,好吧。
在第二稿提交并根据要求准备进行第三稿修改的时候,我提出需要和对方公司签合同。对方一口答应,包括方案策划的报价,也没有提出异议。只是对方非常诚恳地跟我说:“杨老师,费用你不用担心。方案我们先来实施看看,通过验证再来进行调整。”考虑到方案是在农庄进行的,很多活动环节与时令密切相关,为了不耽误活动进行,我没多想便答应了。聪慧如我,呵呵~
然而这方案提交之后,说好的实施后再调整修改的第三稿却迟迟难以下笔。原因是,“活动一直没组织起来”。好吧,那我等等。
方案预设是在四月份到了六月份进行的。转眼到了六月末,每当和对方联系,对方都说再等等,活动还没组织起来。七月份,我回老家避暑,等再回来时已经九月。再联系该公司对接人,对方说会先帮我申请报销费用。这一申请,便申请到了十一月。这次,对接人告诉我他离职了。聪慧如我,咽下了一口差点喷出的老血之后,果断跟他要了当初面谈的某总电话及其上级电话,准备开始亲自直接讨要费用。
其实这时候我基本上是不抱希望了的,甚至安慰自己要不到就算了吧,就当花钱买教训,掏钱交学费。可又觉得心有不甘,明明我付出了劳动,为什么得不到我应得的报酬?于是我向当律师的同学咨询我这种情况该怎么有效讨薪,并且强调了我们之间没有签署合同。同学告诉我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子邮件往来等电子信息,只要能够证明对方同意我提出的费用,并且接收了我的方案,都可以作为能够产生法律效应的证据,凭此,对方就必须支付费用。听了这番话,我内心燃起讨回薪水的期望,并且在跟某总通话时全程录像(从拨号开始)。另我大感意外的是,某总完全没有之前对接人所描述的、对于支付费用所表现出的种种推辞,而是非常痛快地答应十一月底就打钱,甚至还对拖欠这么久表示抱歉。
之后我便开始新一轮充满希望的等待。然而到了十二月十号,钱还没到账。我再次录像打电话,某总说所有流程都走完了,照理说该打钱了,会帮我联系财务问问。之后主动回电给我说财务那里出了点问题,他个人先行垫付,把钱给我。于是在十二月十二日,那笔并不多的费用终于打进了我的支付宝。至此,讨薪圆满结束。
在整个讨薪过程中,我一开始是被动的,直到对接人说他离职了我才开始“拿回”讨薪主动权。而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傻白甜”。首先,我在没有签订合同、对方没有支付定金的情况下掏心掏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做出方案并毫不保留地提供给对方;其次,在我当初提供的合同模板中甚至没有写明支付费用的具体流程和时间期限(甚至连这种有大纰漏的合同最终也没签);最后,在明知活动方案时效已过的情况下仍然采取被动讨薪,甚至打算放弃……
不得不说,这次事件讨回来的最可贵的不是钱,而是教训。在“知识产权意识淡漠”但却“越来越被人开始重视”的大环境下,想要从事这种个体的文字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光是文字工作,包括类似平面设计、游戏开发等在内的靠思维、创意吃饭的人们,都面临着、或者遭遇过“白干活”的经历。钱要不回来,心理上也受到打击——为什么我付出却得不到回报?
我想,以后不仅要有规范的工作流程(签合同——付定金——付尾款),更需要培养法律意识;创新思维固然可贵,法律头脑同样重要。幸运如我,下次再也不会如此傻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