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后感
“抽象的学生”,指的是那些考试都能得一百分的学生,我们做老师的,都渴望在自己的报上每一个人都能把布置的作业都按时保质地完成,把要学习的内容都掌握牢固,在考试的时候,都能一题不错,一分不落地考试一百分。但是事实上,这样的学生,这样的班级是根本不会存在的。
正因为抽象的学生不存在,所以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在这本书上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不对儿童要求过高,不仅会使孩子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会让老师享受到教师职业带来的幸福感。
如在刚讲完新知识进行测试时,只有一半人能全对,这一结果就提现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如果做教师的老师心里一直想着都能全对,面对这样的局面会让自己内心感觉非常失落,也就很难体会到职业带来的快乐。当我们有了学生是有差异的这一心理准备后,就会对这一结果持一种平常心来对待。
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取得进步,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着脑力劳动,品尝到成功、进步带给他的喜悦,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是我们教师需要做的。这世上的一切都不能借希望而完成,要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