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看过一篇文章,介绍了目前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情况。并且由于当时特朗普刚上台,提出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理念。于是作者就做了一些研究,对比了相同的行业中,中美之间的差异。结果是惊奇的发现,中国制造业的水平确实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一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劳动生产率。简单来说,就是效率。
外资企业在国内发展的历史背景
中国的外资企业得益于人口红利的好处,在国内扩张之初,采用的方法大多简单粗暴--招人!
一、由于工资水平低,并且有大量的工人可供选择,即便是在国外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经验,比如说在什么样的生产效率下应该要配备多少人员,负责管理的中方人员仍然会做出招聘更多人的决定。毕竟,即使有这么多人,平均成本相对于国外来说也是非常低的。
二、人员流动率大也是促使外资企业招聘更多人的原因。为了应对人员的流动,企业被迫流出缓冲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产量时断时续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交付货物的表现。
三、由于前两条的原因,大量的人员涌入,让管理者倾向于将工作做得更加细致,而不是提高生产效率。简单来说,就是锦上添花的成分多了,并没有实际反应到效率上。
结果就造成了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普遍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仍然延续到了今天。
今天的外企,不再是令人羡慕的地方
在中国政府逐渐取消了对于外企的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政策之后,外资企业和中国的企业站到了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此时,效率不高,机构臃肿的外企就遇到了麻烦。然后更麻烦的事情又出现了,工人的工资上涨速度相比国外来说实在是太快了。大家自己也可以充分体会到这点,十年前的一百元与现在的一百元的购买力相比,相差了几倍都不止。外企之前的成本优势在此时丧失殆尽。
于是,前几年外资企业开始大批量裁员,甚至撤出中国。这股潮流在一段时间内愈演愈烈,相信在外企中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人们都会感觉到。
减员增效是我们通常的说法,但是到了外企,处理起来却往往不是那么一回事。由于文化的不同,外国老板首要的想法是--在不违反中国国家劳动保护相关法规的情况下裁员。我曾经研究了一下劳动法,看完之后感慨了一下,我们的祖国对于劳动者的保护还真是给力啊。举例说明:
1. 若雇员没有能够完成绩效指标,企业需要出具充足的证明说明。
2. 在有充足证明的情况下(一般来说,这个不难,我们的KPI年度考核就是),企业应先与员工沟通,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给雇员换个岗位,并给予必须的培训。
3. 如雇员在以上情况下还是不能满足企业对于这个岗位的要求,企业可以裁员,并给予相应的补偿,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想了想,外企想要在我天朝的法律制度下剥夺我神圣不可侵犯的劳动权利,还真是--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外企想要真正意义上做到减员增效,一样是困难重重。所以大批量裁员的外企也是想尽了办法,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来裁员,这个所谓的办法,我们在下篇文章中会谈到。然而,裁员带来的结果是: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从刚开始裁员时人人自危到后来裁员几轮过后人人无所谓。
工作量的增加导致员工不愿意更多的去承担责任,出现了和政府官员一样的情况,不腐败,但也无所作为。
于是乎,结果,你已经知道了。
本文仅从一个小的方面来理解,偏颇之处,欢迎留言探讨。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