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萱萱:
我昨晚看到一篇写蔡磊的人物稿,没想到这么长,估计有一万多字,有一百多页。
为了看到最后,所以又熬夜到十二点,但觉得还是很值得的,从他的身上又得到了很多力量。
这篇稿子从他的家庭讲到读书时期,他本来是想去航空专业,可父母都是财税工作者,所以希望孩子也走这条路。
后来逼于无奈,他就顺从了父亲的决定,考上了中财,可他发现那不是自己喜欢的领域,但也混到了毕业,而在他读大学期间,父亲因为肝病去世,这下子没人在阻拦他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他选了经济管理之类的打算考研,可惜考失败了。
第二次选择又走回老路,在财税行业读研究生,后面就是去各种大企业做高管的经历,而文章的重点还是放在后来他换上渐冻症。
从他的人生经历里,我就感觉也许换上渐冻症对他来说是一种不幸,但也很难说这是不是上天给他的一种使命,让他创办组织筹集经费,帮助更多同类人找到希望。
我印象最深的是末尾的一个段落,之前以为他还能说话,只是动不了,而从文章里得知,他现在已经无法说话了,只剩下眼球可以移动。
他虽然已经身处这么糟糕的困境,可依旧每天花15、16个小时继续工作,为渐冻症研究继续推进而努力。
还有一个片段是他提倡渐冻症患者签下遗体捐赠书的画面,希望临床有更多的标本可供顶尖的科学家们研究,包括他自己也签了。
他说即使自己在活着的时候,还没能攻克这个难题,但他也要尽全力的支持这个项目,连最后的遗体价值也不放过。
我看完是很感动的,他遇到这么大的磨难,没有跟其他人那样等死,而是积极地用尽全力的创造机会,虽然还没研发出他能用的药品,但是在他的推动下,某一类渐冻症患者的药物已经在进行实验。
患者吃了一年多后,渐冻症的症状没有加重,反而觉得比过往要好些。
即使还不能起到痊愈,这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只要不恶化,等待时间和研究,说不定能有痊愈的机会。
而他自己也有一个坚信的信念,虽然现在站不起来了,但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能重新站起来,
也可能是强大的信念支持,原本医生预估他只能活五年,现在他已经活了七年多,我也希望他能活更长时间,为人类创造那个奇迹。
青瓜也是黄瓜,据说是完全成熟后,外皮是黄色的,反正买回来的都是绿色的,表面有很多凸起的刺儿,两头比中间稍微细一些。
我昨天本来炸好的汁也给家人喝来着,可别人都不爱吃,她平时吃蔬菜也比较少。
由此我就想到另一个问题,或许自己最不爱吃的,反而是身体最需要的成分。 比如一个爱吃甜食的人,她的肠道菌群本来是不喜欢吃这类东西的,可他的口欲掩盖了身体本身的需求,她认为自己的想吃就是身体想吃,而不是认识到嘴巴馋了。
而菌群只能被动接受主人塞进来的东西,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而味觉被甜蜜洗脑后,它就更加不喜欢吃蔬菜之类的了,它觉得味道淡还不好吃。
我小时候曾经有段时间很喜欢吃辣条来着,那时候虽然知道这是不健康零食,可架不住香,这东西的香味就好像会令人上瘾,而纯牛奶、蔬菜,这些对孩子来说更需要的营养物质,我反而很讨厌吃。
甚至打饭的时候会告诉饭堂的阿姨,我不要青菜,而阿姨也不会告诉学生蔬菜是好东西,不吃就不给了。
所以我觉得吃身体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嘴巴想吃的东西,其实很需要搞明白,到底什么是嘴巴想吃的,什么是身体真正需要的,很多人都不清楚。
甚至有人觉得爱吃什么是我的事儿,吃什么是自由。
你的胸椎是不是错位了?
我看起来像是如此,可为什么自己会不知道呢,一般来说错位都会听到骨头的咔嚓想,而且如果很难受,那应该早点去看才对呀。
你现在正在看的书有哪些?
感恩昨天喝了蔬果汁,感觉今天身体更通畅了。
感恩今晚能少做点事情早点睡觉。
晚安心语:不要用今天的失败令自己愧疚,明天又是崭新的开始,大不了从头来过,有什么可怕的呢。
晚安
爱你的云清雪
202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