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练习者的成长困境:为何规律练习却进步缓慢?

编者荐语:

没想到Jessie老师也是技术流,读下面的文章,您就明白了!她真的是一位很用心的瑜伽老师,不过,我更喜欢她对瑜伽的理解和谈及个人感受的内容,因为更容易读懂,也更有共鸣。期待她的更多分享!


以下文章来源于BODYLOGIC,作者JessieLLL

还记得我才开始学习瑜伽时,当老师刚精讲完一个体式,就有同学提问:“老师,为什么我之前的老师讲的跟你不一样呢?”

听到这个提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在想,到底谁对谁错?老师很直接干脆的回答:“把你之前学的先忘掉,在这节课里,就按照我讲的去做。”

若是看艾扬格瑜伽和阿斯汤伽瑜伽的下犬式。是不是看着千差万别?

先来看看艾扬格《瑜伽之光》是如何描述这个体式的:手臂伸直,头部朝内,头顶着地。肘部伸直,伸展背部。腿部绷直,脚后跟下压。脚掌完全放在地面,双脚平行,脚趾朝前,保持在这个体式里一分钟,深长的呼吸,呼气时头离开地面。

当一个人感到精疲力竭时,在这个体式保持更长时间可以消除疲乏,恢复失去的精力。这个体式对于那些刚刚跑完一场比赛感到疲乏的跑步者尤其有好处。这个体式有助于赛跑选手腿部轻盈,提高速度。这个体式还可以缓解脚跟的僵硬和疼痛,帮助软化脚后跟的跟骨刺。

这个体式可以增强脚踝,使腿部更匀称。练习这个体式有助于根除肩胛骨区域的僵硬,肩关节的炎症也会得到缓解。腹部肌肉被向脊椎方向牵拉而得到增强。由于横膈膜被提升到胸腔,因此心跳速度减缓。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体式。 

那些不敢尝试头倒立式(Sirsasana)的人可以很方便地练习这个体式。躯干在这个体式中被放低而得到完全的伸展,健康的血液被输送到这个区域,而且对心脏没有造成任何压力。通过这个体式可以减轻疲乏,恢复脑细胞和脑部的活力。那些患有高血压的人也可以练习这个体式。

再来看看《YOGA MALA》是如何描述下犬式的:呼气,进入第六个动作,脚跟踩地板,腰上提,下腹部收紧,看向肚脐。

其实从文字的描述上,不难看出,艾扬格瑜伽强调细节,长时间的保持在体式里,改善和调理身体问题。而阿汤是跟随呼气进入体式,三言两语简短清晰的将需要关注的几个点讲出来。

恰好我艾扬格和阿汤都练过,在我看来,之所以体式呈现出的状态如此不同,并不是谁对谁错,是由于做体式的目的不同。艾扬格瑜伽下犬式,是为了改善和调理身体,起到理疗效果。而阿斯汤加瑜伽的下犬式,是为了下一个动作,第七个vinyasa向前穿越(supta吸气向前穿越)准备的。

如此说来,体式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虽然不同,却并无对错之分。目的不同,练习方式和结果就会有差异。好比两个人都要去西藏,A想要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所以选择坐飞机;B想要体验一路的人文风景,所以选择自驾。

明白了练习的差异,我们拉回到正题,为何规律练习阿汤的进步会很慢,甚至感觉退步了?客观原因之一,和选择老师有关。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讲过关于阿斯汤伽瑜伽这个体系,要尽量去找累计教学时长更长,序列练习更高级的练习者作为老师,因为他们的身体感受更丰富,练习感受更全面。

我的老师Boonchu和Jamsai,他们是二级授权老师,也是四序列练习者,十余年间教了成千上万的学生,所以说他们回过头来看我的练习,指导我练习,完全属于降维教学。他们用高维的视角、思维、方法来教我,我的练习方向就是高维的。

举个例子,就像一序列里的MarichysanaD(马里奇D)这个体式,Boonchu让我把两边的臀都要坐在地板上,并且半莲花腿的膝盖要去贴靠另一只脚掌。我一开始不明白原因,后来对二、三序列熟悉了,才顿悟在我老师的视角里,马里奇D就是退阶的purna matyendrasana(三序列完全鱼王式)。所以他们教一序列的练习者,不仅会解决你当下的问题,还提前把你将会遇到的问题一并解决了。

选择老师这个事儿说是客观原因,其实不然,毕竟老师是自己选的,所以其实也是个人主观选择。你是否想过,你某一阶段对这位老师教学的肯定,来源于,他刚好契合了你这个阶段对瑜伽的认知,他说出了或描述了你现阶段认为瑜伽该有的样子。

也就是说,是你在他身上看到你想看的,听到你想听的。我们习惯将暂时性的同频共振误认为终极真理。当自己的认知越来越全面时,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那句“当学生准备好时,老师自会出现。”那个时候,真正的guru自会出现,而前面遇到的所谓的“老师”,只能算是阶段性的缘分罢了。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想要高效完成动作,就必须让动作的动力链顺利传递,而不是在中间被截断或者衰减。在动力链的传递中,关节保持刚性才能让力量高速通过不衰减。

关节保持刚性落实到瑜伽体式练习中,并不是简单收紧肌肉,关节刚性就有了,关节保持刚性的前提是关节的正位/顺位!此时按顺序正确收紧相关肌肉实现关节共轴,关节共轴才能保证动力链传递的准确和高效。

这也就解释了,由于身体结构力线问题导致的体态问题,在练习中会出现诸多代偿现象。体式本身没那么复杂,复杂的是叠加了体态问题和用力习惯的代偿问题。

很多人特别希望从进步神速的“大神”身上获取捷径,实际上就是你最好和他一样身体结构没问题,否则你的体态和发力代偿问题,进步神速的练习者基本上都没遇到过,他们即使想要帮你解决,他没有感同身受的问题,也爱莫能助。

所以无论有没有老师,重要的是,能读懂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瑜伽练习实际上就是不断的去培养自己的觉知,让意识处于清明的状态。这样,对身体保持觉察,在身体的不同阶段,改变练习惯性,进步就自然会很快了。

最后,跟大家分享几个对于阿汤练习有帮助的细节:1.在练习中去观察如何做每一个动作(手臂/双腿/躯干是如何移动的);2.动态(vinyasa)与静态(asana)中,呼吸的长度、深度、速度;3.多角度去记录自己的练习(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包括但不限于:练习有什么变化;喜欢与不喜欢做的动作;呼吸质量;练习时长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