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咋全是小姑娘呢?”“难道打胎都这么普遍了?”这是我第一次到妇产科时迸出的问题。
印象中妇产科就医的应该是已婚快育的中年妇女,自认为已经较前卫了,扭扭捏捏了好几年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才迈进了妇产科的大门。没想到,不来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一个个刚结婚的小媳妇,满脸的期待,叽叽喳喳地聊着孕酮达到多少就好,精子运动率达到多少就能自己生,如果没测输卵管,就赶紧让医生开单子去测输卵管是否通畅,出了结果后再让医生看.....
一听就知道她们是“常客”,连医生治病的套路基本上都理出来了。仔细一看,不对呀,她们看上去大部分年龄都比我小,其中说的最带劲的那个姑娘看上去才20出头呀,这么着急当妈妈?不好意思地拐着弯问她一些问题,没想到小姑娘倒挺热情,“姐,一看你就是第一次来。我结婚二年了,去年已经在另一家妇产医院做过试管了,整整一年,没成,这不,今年听说这个医生挺好,就满腔热血地又跑过来了。我和老公是在一起打工认识的,他父母都已经离世了,是他奶奶把他拉扯大的,好不容易我们结了婚,奶奶年岁大了,想让我赶紧生个孩子她帮忙带,去年就花了四万多,把我俩攒的钱都花光了,今年又借了我父母一笔钱,又开始了这条路。”她丝毫不自卑,也丝毫不遮掩,一口气说了所有我想了解的信息。
我很纳闷,这么小年纪就这么务实?怀孕生孩子这么自然的事情怎么就变成了这么心累又费钱的征程?传说中的试管婴儿难道就这么火,不分年龄,不分病因,只要病人提出要求,就可以满足?我也很纳闷,她为什么就把孩子看的那么重要,不顾家里的现实情况,借着钱忍着痛地来达成心中的母亲角色?我更郁闷的是,她也许还没想清楚生下的孩子是她自己带还是年迈的奶奶带亦或者是自己的父母带的问题就已经义不容辞地决定生孩了。最为可悲的是,听了她说的这些,我开始怀疑我的愚昧,一直在大城市打拼,竟然不知及早地借助科技手段解决问题而是一而再地听信父母的话,把治病的宝全压在乡村郎中土方上,拜神求菩萨上。自己比身边的这个小女孩白白年长了这么些年纪,没有勇气去独立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我老公在外面候着,而她是一个人来来回回两地跑。
五十多个人拥挤在医生候诊室门前,有的垂头丧气,有的一脸兴奋,有的很沉重,有的很疲惫,有的在无奈地胡乱浏览网页......
正常下午三点医生上班,一直等到四点四十分时,传说中的神医在众人的拥挤中推到了办公桌前,没有护士,大家都不排队,互相拥挤推扯。我被涌到了医生后背附近,隔着一把椅子,站不直坐不下,想鼓起勇气招呼大家排好队,终是没有说出来;医生就按着身边人的顺序,每个病人不到二分钟,在病历本上就写下了你需要做的下步诊断。轮到我时,我激动地说话都语无伦次。简单问了两句,医生就开了一个单据,让我拿着去做诊断。果不其然,她们已经摸清了医生的套路,我暗自佩服她们的用心,同时,也在心底惊异,这个医生医术到底有多高明,真的能让我与她们如愿以偿吗?
“医生,刚查了胎儿一切正常,感谢您呀!万分感谢!”我快要挤出队伍时,一个妈妈的声音传过来,那么悦耳那么兴奋,忍不住扭过头寻着声音望去,那是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子,身材姣好,满脸红光。
等我挤出人群时,又来了一位医生,喊这位被我们团团围困的大夫过去帮忙。大夫无奈地挤出人群走向另一层楼。
等我检查完拿着报告单再回来时,医生还没回来。大家又都在各忙各的,有的闲聊,有的玩手机,但这次明显安静了很多,不知为什么,我竟以为是习惯了,麻木了。
下午快五点半时,医生终于回来了,开始了另一波拥挤抢空间大战。从头到尾,医生一直心平气和,幽默风趣地快速回答着各类问题,潇洒地在各个病历本上写下他那独一无二的代码,欣然接受着众多女同胞对他这唯一男性妇产科医生的爱戴。直到七点半,我离开时,病房里还有三十多个患者焦虑地等待着。
我一下就明白了近来社会上为什么越来越多医患事件霸屏,以医院为背景的各类影视剧层出不穷。
这就是我们真真切切的生活,有拥挤有不满有等待有希望.....只要心怀希望,问题总有办法解决;只要心平气和地接受身边的一切,终究会对你有所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