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里,初二一过,年味儿就差了,虽然嘴里还说着“过年好”,其实心理已经有些索然。这种印象影响到我对初三晚饭的设计: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简单下饭。其实我心理清楚,前两句是张嘴就来的套话,只有第三句的“简单下饭”才是自己真实的想法。
简单的下饭菜,应该是肉菜,油汪汪的,吃到酣畅处扣在饭里,饭菜一起倒进肚子。
简单的下饭菜,应该是家常菜,热乎乎的,出锅就吃,不用等菜上齐人坐好,转眼盘干碗净。
简单的下饭菜,应该是辣口,红彤彤的,哪怕就一点儿,也足够刺激舌尖和味蕾,戒除细嚼慢咽。
围着“简单下饭”跑了一圈野马,终于定下了初三的菜谱:红烩牛肉(肉菜)、炒豆角(家常菜)、辣炒豌豆尖(辣口)。我还不忘提醒自己,电饭锅里多放一碗米。
在我为自己的缜密设计打满分前的最后一秒,女儿跑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红包和我说——“过年好!” “过!年!好!”,这三个字在我脑海里重重地回放了一遍。是啊,孩子不到三岁,这是她第一个“有意识”的春节,她会兴奋、会感到新鲜、会期待满满。那么……,我的“简单下饭”就不应该得满分了,也许只有60分,或者80分?
我需要修改!
食材已备好,修改的方法只能是添菜。手在冰箱里翻腾,年饭记忆在脑子里翻腾,突然手和脑交汇了,交汇点是一盒素春卷。
于是初三的餐桌上多了一盘金黄的炸春卷,它不是肉菜,不是家常菜,更不是辣口,甚至因为它的制作放凉了炒豆角和豌豆尖。但女儿很满意,一个接一个地吃着,这应该是她第一次吃春卷,春卷将汇入她记忆中年的味道。
做饭和写文章确实很像:原本“简单下饭”的普通一餐,增加一盒春卷,就成为一顿女儿满意的年饭,春卷标志了年、标志了年饭。写文章也一样,有太多可以利用的话语标记,“我最难忘的”、“我最喜欢的”、“第一次”……,它们能把稀松平常标记为终身难忘。
《春卷》
小火,入锅,制金黄
春的味道居然是
油
炸出来的
稍凉,入口,先酥脆
而后
春的味道来了
黄色、白色、橙色的馅料
都嫩嫩的,含着淡淡的汁水
满嘴、满眼的春色
本是南方人和春的约定
我
一个北方人
也加入了关于春的盟约
吧唧吧唧嘴
春卷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