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国产动画电影真的是越来越棒了,无论画面感,还是制作技术上,都可以和国外的大片相媲美了。而且是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解读我们自己的文化,当然比西式思维更能符合我们的审美意识。
哪吒作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人物,其三头六臂的小英雄形象早已见诸于《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经典作品中,哪吒闹海等经典故事也为人们耳熟能详。如何在人们熟知的故事形象上推陈出新,在新时代讲好经典故事,带给人们更多思考和意义,《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人们常说:人的命天注定。尤其在遭遇挫折打击时,也常常自我安慰:上天冥冥中早已安排好了一切,何必怨怼?何必抗争?于是,认命。于是,自暴自弃 ,破罐子破摔。于是,灵魂僵化,停止生长,听天由命,离善与美的方向越来越远。
哪吒是魔丸投胎,自带魔性,破坏力极强,生下来就被世俗的眼光定性为妖孽,见之如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实在躲避不开时,便视之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活于世,被需要被接受被肯定,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被否定被隔绝时,哪吒的内心无疑是孤独的。“生活你全是泪,没死就得活受罪,越是折腾越倒霉,越有追求越悲催,垂死挣扎你累不累,不如瘫在床上睡” 。但越是如此,他越是想引起人们的注意,于是,魔性大发,唯恐天下不乱,到处惹是生非。于是,人们怨声载道,二者间关系越来越僵化。
也许世间所有美好的结局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吧,到影片的最终,哪吒以自己的神力拯救了陈唐村,苦尽甘来,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重和认可。
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经典台词:“生而为魔,那又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人是否能够改变命运,我不晓得。不认命是哪吒的命”等等,都在诠释一个道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认命,敢抗争,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但我想说的是,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的影片往往能带给人多元化的启示和思考。不认命,这当然可以看作是影片所诠释的主题,如果继续追问下去,哪吒改变命运的勇气和力量源泉从何而来?除了骨子里自存的一点点内因,我想,在这里发挥更大作用的,恐怕要归功于亲情友情师生情,它们汇聚凝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的爱的风暴,不管在何种境地,都不抛弃不放弃,终让生而为魔的哪吒良性回归,找到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哪吒之父李靖,陈塘关总兵,看上去威严,不苟言笑,不近人情,但实际上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好丈夫、好父亲。夫人怀胎三载有余,生下肉球一般的儿子被村民视为妖孽,且寿命只有三年。这无论对哪个男人来说,都是致命性的打击。可他却在夫人伤心落泪时悉心安慰:有我在,别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副好男人的形象,瞬间俘获人心。知道哪吒天生的魔性,所以出生后便将他囚禁在家里,并命人严加看管,看似不近人情,但还是在儿子惹祸后,不顾身份尊严祈求百姓谅解,并在儿子灰心丧气时悉心引导:爹一直对你很严厉,知道你心里有气,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为救儿一命,他背地里与太乙真人一起去寻求元始天尊,求得破咒大法。甚至违背天命,不惜自己性命,在儿子三岁天劫时为儿续命。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冷酷严厉苛刻的男人,内心里满满的都是对儿子无私的爱。真真正正的是父爱如山啊!
哪吒之母殷夫人,身为陈塘关总兵夫人,协助丈夫镇守陈塘关,整日忙于斩妖除魔,响当当的女强人一个。但身为母亲的她,在儿子面前却尽现了女性所有的温柔与慈爱。在村民声称要除掉哪吒这个妖孽时,她不惜自己性命,以身相保。在儿子自暴自弃时,她柔声细语,安慰鼓励,良言相劝。不惜冒着受伤的危险,穿上铠甲也要陪儿子踢毽子玩耍。在儿子大劫在即,她甚至要放弃一切,陪儿子阅尽世间繁华。她的一声声“吒儿”的亲切呼唤,以母性的慈爱包容感化儿子的一切淘气顽劣。真真的是母爱如水啊!
哪吒之师太乙真人,乐观豁达,幽默风趣。为弥补自己的过失,他收哪吒为徒,教他武功,倾囊相授。给他兵器,毫不吝啬。被徒儿戏弄,不气不恼。救儿徒于危难,不惜性命。这个可爱可亲又有些稀里糊涂大大咧咧的太乙真人,以为师之大度慈悲,训导哪吒的魔性,耐心引导他向善向美。
哪吒之友——龙王三太子敖丙,肩负龙族众望的他,本是要水淹陈塘关嫁祸于人,借灭掉哪吒来建立自己的威望和功业。但为搭救小女孩,两人曾在海边共同对付水怪,患难与共。据此,两颗孤独的灵魂共通,建立起了的珍贵的友谊,成为彼此唯一的朋友。因此,在哪吒遭受天劫时,他还是在万般犹豫之下选择挺身而出,用自己坚硬的龙鳞甲帮哪吒阻挡天雷。“白白搭上一条命,你傻不傻?”“不傻谁和你做朋友。”简洁的对白,真挚的友谊,相信一定感染了无数的朋友。所谓患难见真情,就是如此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动画大片无疑是在诠释着爱这个永恒的主题。亲情友情师生情,爱以各种形式传递浸润,化腐朽为神奇,终将魔性十足的哪吒导向善与美,成为人人敬畏的英雄。
爱的力量,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