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跟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十天,没有再学新的内容。
师襄子说:“可以学习新的内容啦。”孔子回答:“我虽然练习这支曲子,但是它的技巧还没有掌握。”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道:
它的技巧你已经掌握了,可以学习新的内容了。”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领悟出它的主旨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道:“现在乐曲的主旨你已经领悟到了,可以学习新的内容了。”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体察到作曲者的境界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弹奏中,孔子由于受到乐曲的感染,有时进入深沉的境界,有时感到心旷神怡,胸襟开阔。
于是说道:“我体察到作曲者的境界了。他肤色黝黑,身材魁梧,眼光明亮而高瞻远瞩,好像有统治天下的帝王气魄。除了文王,谁还能创作出这样的乐曲呢?”
师襄子听了,立刻从座席上起来,向孔子施礼道:“我的老师曾经告诉过我,这正是文王谱写的《文王操》啊!”
孔子不愧是一代圣人,他在几千年就告诉了我们目标专一的重要。
目标专一,成就了深度。
我们知道,孔子关于音律的故事并不多。
孔子,能够花费这么多时间,长期在一首曲子上深入探讨,终于悟出其精髓。
如果你爱好唱歌,面对浩如烟海的歌曲,可以借鉴孔子学弹琴的方法,挑选一些适合自己唱的,反复吟唱,体会歌曲的意境。
“十招会不如一招鲜。”
就是说,在学唱一首歌曲时,不只是求得原唱的效果,而是曲心合一,是发自内心的声音。
当你领悟了歌曲的背后的内涵后,你发出的声音,才算完美,才不是照猫画虎。
如果你爱好读书,在广泛浏览的情况下,还是有可以精读的书,深入钻研,达到精通。
法国的罗曼•罗兰,就是依靠彻底研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才掌握了小说的写作方法,写出了《约翰•克里斯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现实中,忙碌的人们没有过多精力去深究多种事情,那么,可以选择一种你热爱的事物,比如文学、国画、书法等,“毕其功于一役”,投入你的热情。
专注,能够成长自己,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