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准备生宝宝前,专门买了很多书,有孕期营养的,有胎教的,有新生儿抚触的,有儿童心理的……反正只要和育儿有关的都买了。看得也很认真,还做笔记。特别是关于儿童心理和教育的内容。哇哦!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名词,没有注意过的小现象,都蕴含着大学问,一旦错过了,会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但我这人,记性不好,这么多条条框框,真心记不住。
记得曾经记录了一串孩子的敏感期,有时间,有现象,有对策。翻翻自己做的笔记,哇!和上学期间期末复习笔记有一拼。可我现在真拿不出当年考试的劲头来学习东西了,还好能开卷考了。
随着孩子的成长,对照书中的笔记一点一点来。呵呵……慢慢地发现,原来所谓的敏感期其实不用记,很简单,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孩子出现任何现象,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就不要干涉他。这样就可以扑捉所有的敏感期,促进孩子最好的发展。
记得刚出生时,孩子小手不受控制,常常把自己抓伤。家里老人看见了就给儿子戴上“小手套”防止抓伤。后来护士小姐提醒我们:“你们大夏天怎么不戴手套啊?剪剪手指甲不就行了。”后来才知道,那个时候就是孩子触觉发展的敏感期,他的随意乱抓就是在发展自己手指的触觉。不要阻止,想办法不让他伤害自己就好。后来,我们时常小心翼翼地给他剪指甲,让他随心所欲的去触摸。
再长大些,他开始吃奶的时候咬我,那是牙齿要出来的时期,不要责备孩子。给他准备些磨牙饼干之类的,让他咬咬就好。平时,在磨牙饼干上把牙龈磨舒服了,自然就不乱咬人了。
北方有这样的俗语评价七八岁的小孩儿“七烦八不待见”。不用说,七八岁的小孩儿做事儿有让人烦的时候。我们家的小家伙特别能说,到了七八岁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一个人从学校说着“单口相声”一直到家门口。好几次,我都忍不住说道:“孩儿,能让妈妈的耳朵歇会不?”他才让他的嘴巴下会儿班儿。可没多久,他又发出或者是想起什么新鲜事儿了,又开始“叭叭叭”地说个不停了。后来,遵从“顺其自然”的原则,随便说吧!说话不算坏事儿,不伤害自己,也算不伤害我吧!
用担心吗?想想到了十四五岁,你让他说,他都不说。
孩子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儿,不要干涉太多,也不能拔苗助长。
记得三岁左右教他认识颜色,死活教不会。各种颜色乱说。为此还给他发明了顺口溜:国旗红,叶子绿,天空蓝,云朵白,柠檬黄,橘子橙……顺口溜读的朗朗上口,遇到颜色还是张冠李戴。还好我没“耐心”,记不住拉到,不教了。谁知道过了一年半载都会了。看看,船到桥头自然直,别为难孩子,为难自己。
其实,上了学也是一样。孩子没有到认识人民币的阶段,打死也分不清元角分,过一段时间,这还是知识么?孩子小手还没成长好,非要他拿着尺子画直线,画歪了一点也不奇怪。所以,不足,可以努力练习,但不要强迫练习结果,尽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