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基于BBC "Best of 2015"中的"the best (and worst) ways to spot a lair"一文翻译采编总结而来)
在美剧《Lie to me》中莱特曼通过对人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也就是所谓微表情的观察,来探测人们是不是撒谎,还原事实真相。然而事实总是这么赤裸裸的打击着美好幻想。即使对于训练有素的警察,通过肢体、面部表情判断人是否撒谎的几率也就比乱猜高那么一丢丢罢了。有研究显示,两万个样本中,只有50个人能够做出高于80%的正确判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不如直接抛硬币去呢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大概3分钟就可读完
1.为什么微表情无用
2.到底如何辨别撒谎
3.用本方法辨别撒谎的准确性测试
问题在于人类行为的多样性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否认和莱温斯基的暧昧关系的时候在摸鼻子——这是“微表情”学派最著名的案例。
火箭君翻阅4小时的听证会,帮大家找出来了当时的录像!
然而
随着越来越多科学家开始关注欺骗这个行为,看似可靠的线索越来越难以捉摸。对于人类的肢体语言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通用的解释方法。
“并没有任何行为一定是和欺骗行为一起出现的。我撒谎的时候会紧张得发笑,有的人可能变得严肃,一些人可能会盯着你看,另一些人可能会经可能避免眼神交流
“有很清晰的证据表明没有十分可靠的线索来区分人们在说真话还是假话。即使你可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我们的潜意识是可以发现撒谎的信号的,但是这个说法看起来太似是而非,已经早已被推翻
到底如何辨识撒谎?
火箭君这里总结Thomas Ormerod(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提出了从对话中辨识欺骗行为的原则:
四条原则
1. 开放式问题
目的是迫使撒谎者展开他们的故事,直到他们陷入前后矛盾中。
2. 加入措手不及的元素
增加撒谎者的”认知负担“——例如问些让他们疑惑的意料之外的问题,或者要求他们用倒叙的手法来描述事件。目的是通过这些技巧让他们难以维系谎言。
3. 观察微小却可验证的细节
如果一个人说他自己在苹果公司工作,你可以问问他苹果公司的食堂是什么样的。如果你发现有任何矛盾或者不符合事实的情况——最好不要去纠正他们,而是让撒谎者建立自信,并且让他们说出更多的谎言
4. 观察自信心变化
认真观察一个潜在撒谎者的说话风格在面临你的疑问的时候是如何变化的:当一个撒谎者感觉自己正在控制着谈话内容的时候可能会很啰啰嗦嗦,当他觉得自己正在失去控制的时候,他可能会保持缄默。
这样做的目的是进行平常的谈话,而不是激烈的审问。然而,在这种温和的压力下,撒谎者会不知不觉地通过讲述自相矛盾故事,或者在答复中出现明显回避、不常规的态度而使得自己的谎言暴露了。
效果如何
一个实验一群学生被安排参加一个游戏:两两组队回答问题。每答对一个问题,共同参与游戏的人获得5美元奖励。但是其实每个志愿者的搭档都是演员。当游戏主持人离开的时候,演员就会建议学生去偷看答案,有部分学生就会接受这个作弊的建议。随后这些学生就被真正的联邦特工询问,测试联邦特工是否能够判断出他们有没有作弊。
Ormerod用这个技巧培训了的人员有70%的几率找出撒谎者,比原先提高20倍。于此同时,运用这些技巧的准确性远远高于肢体语言分析的准确性:通过简单地询问正确的开放性问题(比如问这些学生:你们的搭档是如何完成游戏的)即使是新手也会有相当高的测谎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