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油馍记忆里香
不知道山珍海味吃过,大江南北的美味品过,中外的大餐尝过,你可还记得家乡那普通的美食——油馍。
当地的油馍,历史悠久,在很早很早的秦朝就有了,听说是做兵器的军人发明的,为了解饿,有人把面扔在打铁炉子上,很快做成了食品,后经过许多人的改良,才成了如今的模样。过去艰难的岁月里,它可不是谁想吃就马上能吃的美味,必须是贵客临门、喜事天降、好事庆贺时才会做的一种食物。
有女儿的母亲,要会做这种油馍,实在手艺拿不上台面,也可请高手帮忙。掌上明珠一样的小女,出落得亭亭玉立,那上门说亲的人会踏破门槛的,当某天女儿要领中意的俊气小伙面见父母大人时,若内心认可,那未来的丈母娘就要展示拿手活路:做油馍招待贵人。
先烧开水,把开水倒进雪白的面粉里,那面粉也不是平日随意大大方方用的,平日都是掺和着玉米面高粱面红薯面,搭配着使用的,今日不一样,那是女儿的大事,到进开水的白面要不断地搅拌,感觉软硬差不多了,再往面中加少许食用油,不烫手时,揉面到光滑,暂时盖干净的布放一边饧面。此时,洗葱切葱花备用。擀面团,均匀散上葱盐油,再卷起来,再擀面,再卷,两三次后,揪成小团,擀或者压成小饼状。烙饼时,铁锅下是麦秸,欢快的火苗摇曳着跳舞,时而嘣嘣响几声,柔弱的小火慢慢地烤至饼子两面金黄时出锅。此刻,兰花碟子里,黄亮亮,油汪汪,葱香扑鼻,“外香酥而不硬,里绵软而不粘”,咬一口松脆绵软,入口即化,就着炒鸡蛋,咸菜,土豆丝,或者白菜粉条,喝杯家常粗茶,那就是农家里最好的招待准女婿的高标准了。忸怩害羞的女儿,偷偷瞄一眼意中人,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荡漾心底的甜蜜一起涌来,十八岁的姑娘花样年华就这么在香喷喷的油馍仪式启动下开始了。
烙油馍也是男孩子父母的必修课,请媒婆,成与不成,那一定程度上要看烙油馍的功夫到不到家,油馍是抹媒婆的能说会道的嘴的,抹的到位滋润了,业务精通的媒婆会“把水说的能点着灯的”。
有时,麦收以后,空闲了,农家院里,也会飘来阵阵葱花油馍的香味,那是为了庆祝好年景,自家人犒劳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只是有时在麦面里掺点玉米面,以示节俭,以示细水长流。当然,那些“今日有酒今日醉,那管明日喝凉水”之流另当别论,吃今不顾明的主,本就是个哀其不争的异类。
今日,浩渺的天宇琼宫之上,王母娘娘大恩开放,搭建鹊桥允许女儿一家团圆,天街闲游的牛郎织女,共叙绵绵相思情意,共话昨天今天明天之憧憬时,说不定也在回味着幸福田园里耕织生活的甜蜜,凡间那袅袅的葱花油馍的甜香,可否也在天街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