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读了第五、六章,有的看懂了,有的没看懂。跟着大家又疏通了一遍线索。今天思维飘得有点远。尤其是说到依恋型,我试着问女儿,如果要像王诗龄他们一样换爸爸,你愿意吗?女儿说不愿意。我问你会哭吗?她说没什么好哭的。不是现场其实没什么参考价值,再说她的表现也挺正常。父母懂这些的意义在于知道自己孩子情绪中哪些没得到满足,如何去调整和孩子的关系,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老师懂这些的意义在于知道学生处于哪种依恋类型,如何针对工作中的问题调整和学生的相处模式,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孩子情绪,从而对工作有帮助。
第三次读书会有感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介绍: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人本心理学之父,《动机与人格》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这本书中,马...
- 1 意图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2 别名 游标(Curse...